绩溪视窗 网站二维码
绩溪电信
二十届三中全会
钱学森 绩溪视窗 新春走基层
榜样3 国家安全教育日 360行
当前位置: 绩溪视窗 > 文章详情

偷偷往外卖里放头发、蟑螂等异物,向商家索赔,是否违法?将受到怎样的处罚?

作者: 李莹 文章来源:中国食品安全网 点击数: 8162 更新时间:2024/8/21 1:11:28

中国食品安全网讯 (李莹)近日,有媒体曝出,湖北一男子就餐时自带蚂蚁放进饭菜,然后投诉勒索餐厅,借用这种手法流窜80多个地区,敲诈了700余家餐厅,这一事件曝光后引起广大读者关注。

其实,类似的情况近年来屡次曝出,2023年6月至10月,北京一男子每次将外卖食物先吃掉一半,然后放入事先准备好的死苍蝇,拍照发给商家,谎称“吃出”苍蝇,以拨打12345热线、向食品监督管理部门投诉等为由进行威胁,主张赔偿。2023年,上海一女顾客姜某将事先准备好的碎玻璃放进嘴中,假装是从饭菜里吃出异物,然后同行的陈某便出面与店家交涉索赔,通过这种方式敲诈勒索了9家餐厅,涉案金额九千余元。2022年3月至9月间,王某、金某多次在北京市朝阳区等地,采取往饮品内添加飞虫,并以饮品内有异物为由欲曝光店铺存在卫生问题等方式威胁某餐饮公司,强行索要钱款,共计2.4万元。

近年来,这样的索赔案件屡屡发生。消费者在就餐时,在食物中发现异物向商家索赔,本是法律赋予消费者的合法权利,但并不意味着为了利益,不择手段诬陷商家。而频频恶意索赔行为,也让大批餐饮商家苦不堪言,虽然大多商家本着“息事宁人”的态度,花钱了事,但也无形中助长了某些不法人员的气焰。

餐饮行业作为碰瓷、敲诈勒索案件的“重灾区”,消费者如果自带蚂蚁,口含玻璃、口含蟑螂或谎称吃出指甲,以食品安全问题为借口,向商家勒索赔偿,只是品德问题呢?还是涉及违法犯罪?偶尔的一次做法和多次的勒索赔偿在法律界定上有什么区别?如果这种行为涉及敲诈勒索的话,索赔的金钱数额大小,在判决上是否有所不同?……带着这些问题,中国食品安全网采访了北京市盈科律师事务所刑民行交叉事务部的余茂钰律师,下面是余律师对相关问题的解答:

向商家索要钱财,是道德问题还是违法犯罪?

中国食品安全网:近年来,发现网络上经常有人点了外卖或者购买了食品回家后,称吃出头发、指甲等异物,去找商家索赔,如果是顾客自己放进去的,然后找商家索赔的话,这种行为是属于道德品质的问题?还是会涉及违法犯罪呢?在法律上,这种现象通常会怎么处理?

余律师:无论从法律还是道德的角度来看,顾客故意在食品中放置异物以敲诈商家的行为都是不可接受的。这种行为不仅违反了基本的社会公德和诚信原则,也可能构成敲诈勒索罪、诈骗罪等罪名。

中国食品安全网:最近网络上有不少报道提到消费者故意在食品中放置异物来向商家索赔的现象。请问在什么情况下,这种行为会被定为罚款或接受教育?什么情况下可能会被判刑?判罚的标准是什么?这与索赔的数额或次数有关吗?

余律师:关于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两个方面来探讨:一是罚款或接受教育的情况,二是可能被判刑的情况。

关于罚款或接受教育的情形:当顾客故意在食品中放入异物(如头发、指甲等),并以此为由向商家索赔,如果索赔的数额或次数没有达到犯罪的程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九条的规定,这种行为将受到相应的处罚。具体来说,如果情节较轻,将处以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可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若情节较重,则将处以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并可并处一千元以下罚款。

消费者的哪些行为会导致违法?

中国食品安全网:那么,哪些情况会导致判刑呢?

余律师:当顾客故意在食品中放入异物并敲诈勒索商家的财物数额较大或多次时,这种行为可能构成敲诈勒索罪、诈骗罪等罪名。

从敲诈勒索罪来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四条的规定,敲诈勒索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敲诈勒索的,将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将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将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其中在判断是否构成敲诈勒索罪时,不仅要考虑索赔金额的大小,索赔的次数,还要综合考虑索赔手段等因素。关于“数额”的认定标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办理敲诈勒索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敲诈勒索公私财物价值二千元至五千元以上、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三十万元至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分别认定为“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

关于“多次敲诈”的认定标准,《全国法院维护农村稳定刑事审判工作座谈会纪要》指出,两年内敲诈勒索三次以上的,应当认定为“多次敲诈勒索”。例如,有报道称一名男子多次向食品内投放异物敲诈勒索,涉案金额达到3600余元,最终被判处拘役三个月;另一名男子因多次向外卖食物中添加异物索赔,累计敲诈11个商家共计3600余元,也被判刑。

总之,无论是罚款、教育还是判刑,都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判断,包括索赔的数额、次数以及手段等因素。

这些行为,违反了哪些法律法规?

中国食品安全网:最近,网络上出现了不少关于消费者恶意索赔的报道,即个别消费者故意在食品中放置异物以向商家索赔。请问,这种行为主要违反了哪些法律法规?

余律师:恶意索赔的行为主要违反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法律法规:

首先, 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的精神和原则:虽然直接的违法行为不是针对《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但是这种行为破坏了食品安全的信任体系,与食品安全法保护消费者权益、维护食品安全的基本目标相悖。

第二,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或《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的具体条文规定:如果顾客的行为没有达到犯罪的程度,但仍然构成了诈骗或敲诈勒索,那么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的相关规定,他们可能会受到行政处罚,比如罚款或拘留。如果顾客的行为达到了犯罪的程度,比如敲诈勒索罪或诈骗罪,那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规定,他们将面临刑事处罚。

具体而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九条的规定,诈骗、敲诈勒索或者故意损毁公私财物的行为,将受到相应的处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四条的规定,敲诈勒索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敲诈勒索的,将面临刑事责任。

总的来说,恶意索赔的行为不仅损害了商家的利益,也破坏了正常的市场秩序和社会信任机制,因此会受到相应的法律制裁。

当被恶意投诉,但商家难以自证清白时,该如何应对?

中国食品安全网:如果消费者购买食品后声称在食物中发现了异物,并坚持要求商家赔偿,商家应该怎样处理?

余律师: 建议商家这么处理, 保留证据:商家需要确保有充分的证据来证明食品在离开商家时是符合安全标准的。这包括但不限于食品的生产日期、保质期、储存条件、餐品离店或者上桌时的照片等信息。

与消费者协商:商家应立即与消费者进行沟通,了解具体情况,并尝试通过协商解决问题。如果协商无果,可以考虑进一步的法律途径。

中国食品安全网:如果食品已经被消费者带回了家,要商家证明异物不是食品中自带的而是有人蓄意投放的,其实是很难的,当商家难以自证清白时,又该如何应对?

余律师:如果商家很难自证商品没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提供商家搜集到的证据:商家应提供所有可能证明食品符合安全标准的证据,如食品的检验报告、生产记录、储存和运输记录等。

第三方检测:如果有必要,商家可以委托第三方权威机构对食品进行检测,以证明其安全性。

法律诉讼:如果消费者坚持索赔,且双方无法达成一致,商家可以通过法律途径解决争议,向法院提起诉讼。

总之,商家在面对此类问题时,应保持冷静,积极应对,确保自身权益的同时,也要尊重消费者的合法权益。通过保留证据、积极沟通协商、利用第三方检测等方式,商家可以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也为消费者提供一个公正透明的解决方案。

恶意勒索一次和多次,处罚上有什么不同?

中国食品安全网:目前,餐饮行业中碰瓷现象时有发生。请问,对于偶尔的一次性碰瓷行为和有组织有计划地通过这种方式获利的行为,在法律上的处罚有何不同?

余律师:碰瓷行为不论是一次性的还是有组织有计划的,都会受到法律的严厉制裁。这两种情况在处罚上有所不同:

一次性的碰瓷行为:

(1)可能仅涉及民事赔偿或治安管理处罚。

(2)民事赔偿主要是经济补偿,赔偿商家的损失。

(3)治安管理处罚,主要通过警告、罚款等方式进行。

有组织有计划的碰瓷行为:

(1)可能涉及敲诈勒索罪、诈骗罪等刑事犯罪,并受到刑罚处罚。

(2)刑事处罚可能包括各种限制人身自由的拘役、有期徒刑等。

总的来说,一次性的碰瓷行为更多地涉及到民事赔偿和治安管理处罚,而有组织有计划的碰瓷行为则会被视为刑事犯罪,面临更加严厉的法律后果。

中国食品安全网:通过近期警方披露的一些案例,有人能够连续敲诈数十家甚至数百家餐厅,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余律师:连续敲诈数十家甚至数百家餐厅说明的问题:这些案例表明存在一些人利用法律漏洞或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某些条款进行恶意索赔和敲诈勒索。例如,有报道显示一对情侣在上海九家餐饮店以“吃出指甲”为由要求免单并赔偿,累计受损金额达7000余元;还有在北京、承德等地的海底捞遭遇碰瓷和恶意索赔,所涉诈骗金额超过一万元。

商家和消费者各应如何保护自己?

中国食品安全网:商家和消费者应该如何做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的权益?

余律师:商家应该通过这么几个途径来保护自己的权益:

(1)加强内部管理:确保食品安全和服务质量,减少被敲诈的机会。

(2)增强法律意识: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合理处理消费者投诉。

(3)保留证据并报告:在遇到不合理索赔时,保留所有相关证据,并及时向市场监管部门或公安机关报告。

(4)考虑购买保险:可以考虑购买相关保险,以应对可能的敲诈风险。

当然,当消费者遇到食品安全问题的时候,一定不要冲动,可以通过这样几个途径,合理合法的维护自己权益:

(1)文明消费,理性维权:遵守法律法规,不参与敲诈勒索行为。

(2)合法途径解决问题:在遇到消费纠纷时,应通过合法途径解决问题,如向消费者协会投诉、向行政管理部门举报等。

(3)提高法律意识:提高自我法律意识,避免因一时冲动而触犯法律。

总之,商家和消费者都应增强法律意识,共同营造一个公平、健康的消费环境。通过加强内部管理和法律意识,商家可以减少被敲诈的风险;而消费者也应该通过合法途径解决问题,共同维护市场秩序。(余茂钰,北京市盈科律师事务所刑民行交叉事务部律师)

 

版权所有 清凉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电话: 18956362188 13865632153 举报不良信息电话:17756398069
邮箱:zgwjxsc@163.com 地址:绩溪县城适之街老凤祥银楼二楼 皖ICP备15023562号 皖公网安备 3418240200013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