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绩溪视窗 > 文章详情
回来吧,绩溪上海“小三线” 作者: 江来国 文章来源:绩溪视窗 点击数: 8235 更新时间:2024/6/18 20:38:10
初识上海“小三线”是上世纪70年代,我11岁的时候。那年,我经常看到几个穿着非常光鲜、帅气漂亮的叔叔阿姨,背着药箱,走村串户为农民看病治病。绩溪方言他们听不懂,很尴尬。生性活泼的我,就自告奋勇地当起了他们的翻译。 接触多了,叔叔阿姨们发现我的右手小指关节是弯曲的。我告诉他们,这是我在襁褓中小指弯曲时间长形成的。此后,叔叔阿姨们只要我和他们在一起,就轮流着按摩我的小指关节。我也经常有事没事跑到他们住的大队址里去。叔叔阿姨们告诉我,他们是上海“小三线”厂里的医生,派到农村来送医送药的。时间长了,我的小指关节在叔叔阿姨们按摩下,慢慢地能伸直了。 当时年纪小不懂什么叫“小三线”,但我脑海里却印下了“小三线”这个词。后来他们什么时候走的,到哪里去了,我也不知道。而小指能伸直了,却圆了我一个当兵的梦。这份“意外的惊喜”,让我心存感激,对上海“小三线”也多了几份关切。 3万上海人来到山城绩溪,那是一个怎样的场景? 20世纪60年代,在紧张的国际形势下,根据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国务院和毛主席关于加强备战、巩固国防的战略部署,在安徽南部和浙江西部山区建设起来的以生产常规兵器为主的后方工业基地——上海“小三线”。 绩溪境内的“小三线”厂,从县城华阳镇到北村,仅沿登源河北侧18公里长山坳里,就有光明厂、光辉厂、燎原厂、万里厂;还有县城四周的遵义厂、东方红医院(瑞金医院)、东方红材料厂、雄路后方基地干校和卫海计量工具厂、红星板箱厂、革命印刷厂(海峰印刷厂)、683车队、七〇三送变电所等。“小三线”厂建在哪里,哪里的村庄就亮起了电灯,哪里就通了公路,哪里就能看到电影,哪里就有村民和上海人的农特产交易…… 从此,绩溪就多了个“小上海”的美称。 尽管后来上海“小三线”撤离,3万职工绝大部分离开了绩溪,但留给绩溪的工业资源奠定了绩溪的工业基础,也孕育着小山城“工业兴县”的发展理念。 1989年,我退伍回来,走进了在原上海“小三线”生产炮弹箱的红星木材厂基础上建立的红星丝绸厂,成为新厂的一员。从缫丝到织绸,从服装加工到产品印染“一条龙”生产,1800多名职工,在山城奏响了嘹亮的丝绸之歌。后来,丝绸市场疲软,绩溪工业战略调整,企业改制,这片土地变成了多种成份、多个产品的企业孵化基地。 我所知道的上海燎原模具厂,从生产到撤离,共生产“57” 炮弹3984434发。2002年,当地政府引进社会资本,对原职工旧宿舍楼进行开发再利用,新建了集旅游、休闲、住宿、观光等功能为一体的燎原休闲养生度假村。海峰印刷厂通过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改革和管理举措,实现本企业的“出版物印刷、 国家秘密载体印刷、彩印包装印刷”三足鼎立的产品格局,市场竞争实力不断提高…… 几度风雨几度秋。随着绩溪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原上海“小三线”一定会迸发出极具个性的力量和展现出独具特色的魅力,使绩溪成为真正的“小上海”。(江来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