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绩溪视窗 > 文章详情
千年远近在眼前 作者: 江来国 文章来源:绩溪视窗 点击数: 9408 更新时间:2021/4/9 19:59:02
一个中华民族十分之一姓氏居住的小村;一座皖南姓氏宗祠遗存的博物馆;一条十八班工艺尽显身手的古巷;一处山水绮丽、人杰地灵的地方……
这里的一轮弯月,勾起了天下无数人的乡愁,人生的境界在这里得到升华…… 千年远近在眼前
作者:江来国
峰峦叠翠,云雾飘渺;粉墙黛瓦,错落有致;炊烟袅袅,溪水潺潺,一幅原生态的历史画卷展现在我们眼前。这就是尚村。安徽省绩溪县家朋古镇的一个中国传统古村落。唐末中原战乱,各士族大户陆续迁入皖南徽州,慎择地处偏僻,且风光旖旎,如世外桃园之地聚集而居,且崇尚文化、教育,取名尚村。 尚村距绩溪县城40公里,现有600多人口,有十个姓氏:许、周、方、高、章、胡、唐、张等,且村内保存基本完好的有九个祠堂,故称“十姓九祠”。祠堂内悬挂着的“世保堂”、“四德堂”、“德恩堂”等堂号匾额和族规家训,让人肃然起敬;堂内的故事更让人心驰神往。许氏宗祠的堂号“思敬堂”与“为善读书不忘家训,立身行道勿忝所生”堂内的对联浑然一体。许氏人才辈出,民国初期,祠堂还被特定为全县“科举”考场。祠堂的右翼墙面上,明末清初镌刻着的我国领土分布图还留有钓鱼岛印迹,印证了族人的家国情怀。章氏支祠与绩溪县城章氏一脉相承,章氏家训还被中纪委宣传推广。千百年来的尚村,一个杂姓大家庭,但从无宗族纷争,和睦团结,良好祠堂文化的教育和传承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 尚村山多田少,村人延续着两条出路:一条是读书,一条是学艺。勤奋好学已成尚村人的优良传统。明嘉庆年间,倭寇猖獗,尚村青年方仲作战勇猛,屡立战功,升迁至后营解粮官十五载,从未贻误军需。方仲为解甲归田荣归故里,朝廷特赐其居住院外,建登门一座。官员拜会,文官落轿,武官下马。 学艺的毫不逊色,闻名乡里。村内溪水清澈流淌,石板路交错纵横。通转楼老屋里桶匠师傅的斧子功、篾匠师傅的刀子功,向我们生动的诠释了匠人基本功的重要性;锯板和弹棉花工艺,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幅步调一致,和谐统一的画面;扎扫把、打草鞋,穿棕衣,让我们体会到了农民的环保与艰辛;裁缝师傅用老式缝纫机加工服装、缝补衣服,手脚并用,技艺娴熟,缕缕勤俭之风向我们扑面而来……小巷内,老奶奶的一声问好,一个微笑,让我们的心觉得暖暖的;远望小河里几个孩子在玩水,勾起了我们童年的回忆,而村头的水碓,却在向我们述说着历史的沧桑。回转村内,见一栋老屋里的大妈在纳鞋底,一下子把我们的思绪拉进了“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游子吟》的意境之中,乡愁从我们的心头涌起…… 巧遇章氏支祠开堂集会,原来是尚村一直延续互助精神的“积谷会”骨干和新成立的“徽艺堂”骨干在议古村落保护,进一步发展旅游事宜,当村民心目中的“大家长”、村党总支书记周明飞问大伙有没有信心时,洪亮的回答“有”!回荡祠堂,传遍古村。 是的,尚村古村落保护和文化的挖掘,助推了乡村旅游发展,如今尚村四季花海,游客络绎不绝,先后获得了中国美丽田园,中国传统古村落,全国首家摄影小镇,国家3A级景区等一批国字号金牌称号。当晚,我们挥手告别尚村,古屋里的故事会笑声还在耳边回响,村头一弯明月,与著名美学家郭因先生的“十姓九祠,尚善古村”的题词,交相辉映。 在这里,村民们每年八月举行忆乡愁民俗文化节,“板凳龙”舞表演是必不可少的节目之一,那是尚村人向往美好未来的图腾,是尚村人精神风貌的体现。 我们的心中发出由衷的感叹:尚村,千年文明在眼前;尚村,一颗不可多得的中国传统古村落明珠。(江来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