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当前位置: 绩溪视窗 > 文章详情
绩溪村落的绿色水口之老胡家胡村 作者: 程尚远 文章来源:绩溪视窗 点击数: 11192 更新时间:2021/4/2 14:59:57
双金叠翠映清潭
程尚远
在绩溪县东北隅的桐源河谷地北端,有一个小山村,胡姓居民最早来此定居,人口占多数,故名胡村。旧时行政区划,胡村属十五都。绩溪岭凹之外的十三都也有一个胡村(湖村)为免两村混淆其名,习惯上称这里为里胡村。
胡村坐东朝西,背山带水,民居层层迭迭,排列有序,座落在来龙山下。那来龙,源出东边绩溪第二高峰饭甑尖,一条支脉莽莽西行,迤逦10余里止于村后,形成金字形的两座山峰,上下重叠,人称“大金盖小金”。谚云:“大金盖小金,财气旺胡村。”胡氏先祖认定“双金重叠”是风水宝地,就在山下辟址定居。村庄对面,一山横贯南北,如一幅绿色的屏风。发源于鄣山东麓社母娘娘尖的桐源河,流经20余里后,缓缓从村前淌过,冲出水口,向北流去,汇入戈溪河,后注水阳江。河上架有三座木架桥,连接两岸。“双金映潭水,黛瓦衬粉墙,小桥溪上架,古道沐朝阳”,正是胡村村居环境的真实写照。而村人足以自夸的是造物天成的水口。
来龙山的余脉向北延伸,至村外裸露出巨大石崖,挡住桐源河的急流,河水拐了个大湾折向西。经过多年水流冲积,河湾处冲出一个深潭,潭水清冽,名为清潭,俗称胡村潭。村对面的珮后山向北伸展,到村口也突出一座高峻的石峰,与对岸的石崖遥相对峙。一南一北形成天然石门,人称“狮象把水口”。只是两崖之间还有60多米宽的隘口。有位风水先生看了之后说:“双金对缺口,财气难控留”,这水口还不够完美。于是,按照风水先生的指点,从西边山脚下石坦上起,筑了一道石坝向河滩中伸出,并在坝端与北面石崖间架起一座单孔石拱桥,桥长20米,高10米,面宽8米,石桥高耸于清潭畔,名清潭桥。石坦边构建一排庙宇:坐北朝南是社坛庙,供奉“社公、社母”、“五猖”等神像;坐西朝东是真武殿,高大的真武大帝手执宝剑,脚踏神龟,神态威武、庄肃。殿右建2间民房,供庙祝居住,附设茶亭,长年为来往行人无偿供应茶水。宽阔的庙前石坦又是村民举办庙会活动的场所。茶亭、庙宇、石坝、深潭、古桥连接两岸石崖,组成严密的水口。
胡村有着良好的生态环境,四面山上都长满茂密的树林,那冲天的松、杉和枫树,更多的是长绿的槠和栎。水口两岸石崖上,虬枝苍老、针叶稀疏的古松,从石隙间生根茁长,斜伸出斑驳的枝干,覆盖于山路和水潭的上空。穿过石拱桥,石板大路向北延伸,路后山岗上长着一片苦槠树林,浓密的绿荫逶迤半里多路,成为胡村水口靓丽的风景线。
潭后崖脚下有一石洞,洞口积满淤沙,洞内一片昏暗,其深莫测。据说此洞与饭甑尖峰顶那条大裂缝相通。有人从裂缝中倒入麦壳,经过多日,竟从清潭边石洞中流出。这些怪异传说不一定可信,却给胡村水口增添了几分神秘色彩。 (图为本文作者近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