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绩溪视窗 > 文章详情
神斧何年掰巨灵 作者: 文章来源:绩溪视窗 编辑:江来国 点击数: 9849 更新时间:2016/6/3 8:43:32
由龙川东行10余公里,便可进入神奇的鄣山峡谷景区。 绩溪县境内多山,但在众山之中,乾隆《绩溪县志》称:“绩溪之山莫尊于大鄣”,这话不是没有道理的! 首先它尊于历史上的地位。鄣山在历史上是江南名山,其得名迄今有两千余年历史。最早称三天子山、三天子都、三王山、玉山。清代绩溪县教谕周赟关于鄣山来历,曾有一篇精彩的《鄣山辨》: 《山海经•海内经》有三天子鄣山。郭注在今新安歙县东。《海内东经》:“浙江出三天子都。”今大鄣属绩溪县,晋时本为歙县一县而未分也。鄣山东西之水皆下为浙江。然则《山海经》三天子鄣山与三天子都乃一山,而鄣字,都字讹耳。秦之名鄣郡,未必定以此山,即以此山,是秦亦沿山名之讹以名郡,后人多因鄣郡之名以名山,可谓不揣其本矣。且自来辨此山者,博采旁稽,聚讼不已,令人读之欲睡,亦只各矜淹贯,力辨山之所在,而于三天子都之名终不可解。予谓此固不待淹博而后见者。予观黄山正脉,至绩北丛山关之南为一大收束,形家所谓过峡也。向东特起为鄣山,由宁国、昌化之界,蜿蜒北行,如龙楼凤阁,势极雄壮,形家所谓干龙也。至宁国东境分一支脉,东折为浙之天目诸山,至海而尽,以开杭州都会,形家所谓结局也。其正脉之北行者,分为左右二支;左支为紫金诸山,至大江而止,开金陵都会;右支为林屋诸山,至太湖而止,开姑苏都会。临安、建业、姑苏,皆可建都,而此山为三都会之祖山,此以名三天子都也。徽人好言地理,于不当言地理处或斤斤言之,独于此山,古来偏无一人言及地理,殊不可解。或谓明太祖都南京,真天子都。南宋偏安,夫差僭号,何足当之。不知此特言其形胜,如谶纬之说。在古人名此山及作《山海经》时,岂论夫差、南宋哉!然者之志地舆者,志安徽者,志徽郡及绩邑者,于此山皆未有是言也。乃余特为南关一族之十景言之。
据传,远古时,轩辕黄帝与容成子、浮丘公曾在此山中采药炼丹。现在峡谷中还存有丹锅、丹灶、丹井、药研、丹勺、葫芦潭等遗迹。旷古的山谷中仍沉睡着天子墓、丞相坟。究竟是哪位天子、哪位丞相安寝在此,正如明代隐居故里的名士舒頔在《大鄣山游记》中所述:“墓曰天子,世俗相传,邈不可考。”现代有人考证,鄣山是春秋时吴、越分界山,鄣山峡谷是春秋争霸时战败国豪门贵族的避风港。古人称这里为:“天下乱无干戈之忧,天下治无诉讼之狱”。据此以为,夫差兵败后,范蠡带着西施及夫差的儿子逃避到鄣山峡谷,天子墓可能葬的是败于越王勾践收下的吴王夫差的儿子。这个结论是否准确,无法定论。大凡历史遗迹与神奇的民间传说联系在一起的时候,往往更给它蒙上一层扑朔迷离的面纱。秦统一中国后,公元前220年,雄才大略的秦始皇处于对国家安全地考虑,认为玉山高大绵亘,似一道屏障,正好阻隔在吴国与越国之间,因此颁旨敕改“玉山”为“鄣山”,并设立鄣郡,治苏浙皖交界区域诸县,鄣山名一直沿用至今。
其次,幽幽徽杭古道经此穿行,留下了多少名人的足迹。绩溪田少地瘠,而绩溪人吃苦耐劳,忍辱负重,素有“徽骆驼”“绩溪牛”之称,民谣曰:“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岁,往外一丢”。弹丸之地显然养不活代代繁衍的子民,无奈,不少人只好出外谋生路,外出打工潮肇始者,当属绩溪人。一千多年前的宋宝祐年间乡人胡旦“随山势凿石为磴”,为绩溪出外谋生的乡邻铺设了这条通往杭州的通道,以后历代均有补修。这条古徽州通往杭州的陆上通道便是著名的徽杭古道。虽然从这条铺满青石的小道走出的人开始默默无闻,但经过坚忍不拔的努力和奋斗,不少人日后便名播天下。抗倭名将胡宗宪、红顶大贾胡雪岩、国学大师胡适、湖畔诗人汪静之等绩溪历史名人当属如此!当然,在这条古道上洒下更多辛酸泪水和辛劳汗水的还是那些名不见经传的布衣百姓。从鄣山峡谷到杭州的行程一般要三天,古人有言云:“忙不忙,三日到余杭。”清晨或黄昏,徜徉在这条古道上,你耳边仿佛会响起熟悉的绩溪乡音在叮嘱,在勉励出外的人,好好地闯出一番新天地。
鄣山之尊更在于它山势磅礴,地貌复杂,沟壑深幽,生态原始。鄣山属天目山山脉,坐落在 两省(安徽、浙江)三县(市)(绩溪、歙县、临安)交界处,海拔千米以上的山峰就有三十余座,其中最高峰数清凉峰,达1787.4米,是天目山最高峰,也是县境最高点。环清凉峰皆峡谷也,且多奇险幽丽。然其最为称著者乃鄣山大峡谷。这里层峦叠嶂,林木苍翠,随处可见危崖峭壁,怪石嶙峋,常年云遮雾绕,气象万千。清代诗人赵继序惊叹其古、其伟、其险、其怪、其秀,有诗赞曰:“七十二君村泰岱,三十二人纪皇坟。于此大鄣三天子,都是相传太古云。若梦若觉人不识,绿字丹文书自益。世言黄澥轩辕开,六龙犹然践旧迹。我望高岗翠万重,松涛谡谡鸣天凤。安得纵身骑鸿鹄,白云深处访遗踪。江浙有山婺有洞,东西争名如聚讼。按以先秦定郡时,屹然分疆不可动。呜呼此为华阳之治第一山,当拟泥金树石千仞峥嵘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