绩溪视窗 网站二维码
绩溪电信
二十届三中全会
钱学森 绩溪视窗 新春走基层
榜样3 国家安全教育日 360行
当前位置: 绩溪视窗 > 文章详情

龙川代有人才出

作者: 文章来源:绩溪视窗 编辑:江来国 点击数: 10365 更新时间:2016/6/1 9:52:45

    地灵人杰的龙川,时代人才辈出,自古以来,有口皆碑。明代婺源人、兵部尚书汪鋐曾撰文盛赞龙川道:“吾徽固多世家,而华阳则以胡氏为首,胡氏又以龙川为首。龙川之胡氏,我徽郡罕有出其右者……”。

     同是徽州人,且汪鋐亦是汪华公的后人,徽州十姓九汪,汪姓也是徽州旺族,而汪鋐独推龙川姓胡,岂是偶然。龙川在一千多年的历史中,确实是江山代有人才出,有史可查,有名有姓的拔贡以上的就有一百九十人,可谓灿若繁星。其中,以龙川胡氏开山祖胡焱公、中兴世祖胡念五、明户部尚书胡富、兵部尚书胡宗宪、曲靖同知胡光、辽东巡抚胡宗明、战将胡天格等为世人所称道。


    胡  焱  西晋兵部尚书胡链的孙子,字子琰,仕东晋,拜监察御史,出按广东,官至散骑常侍。大兴元年(318),提兵镇守歙州,民赖以安。有一首《新安父老歌》颂扬胡焱治理新安的业绩:“有田有地久荒废,侯来为政心彷徨,力役无征民无妨,区划开垦有奇方。三年沟浍水洋洋,男事耘兮女事桑。丰衣足食遂安康。愿公福禄永无疆。噫嘻再歌兮足食,足食赖公田野辟。”荒芜贫苦的古新安,在胡焱的治理下,扰民的征役被停止了,荒芜已久的田地得到了开垦,水利得到了重整,农桑得到了恢复,新安百姓安居乐业,一派和谐的社会升平气象,因此,朝廷敕赐田宅于新安之华阳镇。胡焱因官于此,并娶华阳汪氏为妻,遂家于此。起初居住在歙县东隅的华阳镇,即今之绩溪县城的大松林。不久,胡焱巡游登源,来到当时名叫荆林里的龙川一带,正是蜂群采花酿蜜的时节,空气中渗透了芳香和甜润,胡公心里先是一喜,便往路边的一座小山攀登而上。当他快要登上山顶的时候,只见约莫一丈见方的一面石壁,如同一枚晶莹墨亮的铜镜,将荆林里的景色尽收眼底。“石笏灵岩登水滨,氤氲紫气色纷纭。龙开石磴犹含雨,虎报林泉半入云。玉镜空川含远近,蛾眉绰约映罗裙。此身似在红尘外,隐隐禅音耳际闻。”啊呀,正是龙须东耸,呼啸而下,天马南来,奔腾而上,西歧鸣凤,翻飞起舞,北水登源,环村南流,真乃宝地也。于是,胡焱挈妻携子将家室迁居荆林,在登源河谷的这片盆地里披荆斩棘,打造出龙川这一片钟灵毓秀的家园。胡焱公于是成为龙川胡的始迁祖,其子孙散迁徽州及江南各地。


    胡念五  讳之纲,字伯纪。生于宋乾道二年(1166),卒于宋绍定二年(1229),享年64岁。胡念五师龙川胡氏发展史上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中兴显者。龙川胡氏谱牒上这样说道:胡念五,拥有田土三万余顷,遍于邻郡;徽州六邑,莫有富于公者。时人报为大户,于是照田纳粟五万石,赈济凤阳等府,勒封父子官爵为提干。故历史上龙川胡氏,创业之盛,莫过于此,故为龙川胡氏中兴世祖,在祠堂中永享胡氏后裔祭祀。还有一则资料这样说,胡念五,其田园建于徽、严、杭、宁四郡,每岁进粮十万石。秦桧忌公富,令公筑杭州新城之半。城成且速,诏封提干。公畏秦桧,受诏不起,隐居不仕。娶洪氏、戴氏、刘氏,生七子,分为七架。卒葬金紫山前卯山西向,资字号坟地一亩。在封建社会,官僚授田买地、扩充田土是常见的、普遍的现象,尤其像龙川胡氏这样的望族,几代为官,其田土遍于邻郡,并不奇怪。这种历代的传承积累,使胡念五拥有众多的土地,空前的资财,而被朝廷看中,要他捐输纳粟,修筑杭城,授予官职。而胡念五并不为所动,仍然过着他的田舍翁生活。


    胡  富    字永年,号龙峰,生于明英宗正统十年(1446),卒于明世宗嘉一年(1522),享年76岁。胡富25岁(1471)中成化辛卯科举人,32岁(1478)中戊戌科进士,可谓青年才俊。初授南京大理寺评事,弘治初(1488)任福建佥事,以决案明快著称而迁东副使。在广东任上,剿抚兼施,又疏荒田2000余亩,使少数民族人民安居乐业,再升任湖南按察使、陕西左右布政使。正德初年(1506)任顺天府尹,面对“刘瑾擅权,富独不为折节”,遇事仍果敢执法,因此每每得罪权贵而被改任南京大理寺卿,后任南京户部侍郎,坐大理寺事,终因“不媚权贵”而被勒令退休。刘瑾被诛以后,胡富再任原职,接着又担任户部尚书。由于清理南都仓储受阻,深叹“局大位而不能举职是误国”,于是七次上书,要求退引林下。回到家乡龙川后,率领乡亲们修桥补路,仍做了不少好事。现在龙川的木管桥,就是胡富修建并传留至今的。传说当年胡富修桥时,有人诬他二十四副担头进村,贪墨了不少钱财。后经皇上查明。胡富两袖清风,二十四副担头只是书籍而已。朝廷感动,拨官银修了如今的“官桥”。胡富死后,朝廷赠封太子少保,谥号康惠,故称康惠公。生前著有《龙峰文集》。


    胡宗宪    字汝贞,号梅林,生于明武宗正德六年(1512),卒于明世宗嘉靖四十四年(1565)。在明代历史上,胡宗宪是一个非常特殊的人物,他既是一代抗倭名帅,爱国英雄,又因与宦党严嵩有染而屈死狱中,他的一生,既可歌可泣,又悲凉凄惨。故明清迄至今日,对于胡宗宪总是史不绝篇。

    胡宗宪于明嘉靖十七年(1538)中进士,十九年授山东益都令,屡决悬案,平反冤狱,获朝廷嘉奖,并晋升三级。二十六年任余姚知县,次年擢升湖广道监察御史,二十八年任宣府、大同巡按监察御史。三十三年(1554)歙县人汪直、徐海与陈东等据五岛作乱,煽动倭寇骚扰东南沿海。三十四年胡宗宪升任右佥都御史、代任浙江巡抚,次年提为总督,总制南直隶、浙江、福建等处军务,抗倭灭寇。召徐渭、沈明臣、茅坤、文征明为幕僚;以俞大猷、戚继光、卢镗为大将。制定“攻谋为上,角力为下”和“剿抚兼施,分化瓦解”的策略,每次战役他都“躬擐甲胄,指授方略”。三十六年斩徐海,俘陈东,降汪直,断倭寇之内应。经过数年艰苦战斗,终于铲平倭患,胡宗宪声振朝野。由于战功赫赫,并屡献白鹿、灵芝等吉祥物给皇上,胡宗宪遂官至太子太保、兵部尚书并加少保衔。

    嘉靖四十一年(1562),胡宗宪因南京给事中陆凤仪劾其为“严党”而入狱。明世宗对群臣说:“宗宪非严党,朕拔用八九年,人无言者。自累献祥瑞,为郡邪所嫉。”于是获释。第二年,御史王汝正以宗宪付严嵩之子严世蕃手书中有“自拟圣旨”罪,再次弹劾胡宗宪,又把他抓进监狱。在狱中,胡宗宪愤然上书数千言辩诬,发出“宝剑埋冤狱,忠魂绕白云”的慨叹。明世宗看了,很同情他,长时间没有定他的罪,但也没放他出来。嘉靖四十四年(1565),民族英雄、抗倭统帅、一代忠臣良将终于引刃自尽于狱中。由于当时无有定论,胡宗宪的灵柩停于宁国道中,许久不得归乡安葬。明穆宗隆庆六年(1572)胡宗宪得以平反昭雪,并录平倭功勋。到明神宗万历十七年(1589),由胡宗宪的孙子胡灯上奏,并在朝廷重臣、歙县人汪道昆、许国以及后来江西道监察御史朱凤翔等的激励支持下,终于彻底翻案,并御赐归葬故乡龙川的天马山,谥号襄懋,子孙并袭荫封。

    胡宗宪是一代抗倭名帅,也是著名的儒将,他于戎马倥偬中与郑若曾等共同编著了《筹海图编》和《万里海防图论》;还著有《忠敬堂汇录》、《三巡奏议》、《督抚奏议》和《诗稿》、《文稿》等。其在狱中写的《辩诬疏》,文辞凄丽流畅,才情并茂,至令读之,犹令人扼腕长痛,潸然泪下。


    胡  光    生卒不详,字文光,于明成化二十年(1484)考取进士,授广州推官。由于生性耿直,嫉恶如仇,得罪了宦官汪直,被贬为白泥驿驿丞。七年后才恢复官职,担任四川灌县知县。

    四川灌县,由于李冰修筑都江堰而名闻天下。但是因为历史积弊所致,都江堰水利枢纽已经千疮百孔,加上水旱灾害,早已堤毁坝塌。胡光的前几任县官,不是想着如何治理好都江堰,而是千方百计投机钻营,板凳还没有坐热就溜之乎也。面对满目疮痍的都江堰和川西粮仓,胡光决心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胡光深入民众之间,调查研究,奏本朝廷,上报修复方略,并亲自核实受益田亩数和船户数,合理摊派河工,自己带头捐俸集资。灌县民众见知县胡光实实在在为水利、为百姓谋福利,因此都踊跃捐款出力,胡光身先士卒,每日来到工地现场,与河工们以其研究治理方法,他以家乡打桩筑堨的经验,结合河工建议,在三个旧石甃中,贯以各长一丈二尺的铁锭柱,铁锭柱四周的石堤全部用桐油石灰砌筑,长达十五丈,高达一丈三尺,阔一丈二尺,增强了抵御洪水的强度。仅次一项,就用了三王三千余斤铁,各种匠工二十五万三千二百多工。此后胡光因治理都江堰有功,擢升为曲靖府同知。


    胡宗明    生卒年不详,字汝成,号瓶山。明正德十一年(1516)丙子科考取举人,第二年又高中进士。初任户部主事,嘉靖初(1522)在平息甘州兵变中,因督饷有功,出任四川参议。再因政绩卓著,先后升云南、山东布政使,还以副都御史巡抚辽东。在安边任上,他“严武备,明赏罚,申禁令”,多有建树。因此,明王朝在龙川村为他建的功德牌坊就有进士坊、地官坊、大方伯坊、督宪坊等4座。在龙川胡氏谱牒资料中,还保留了一份明嘉靖二十六年(1547)2月14日的“勅命”,令他巡抚辽东,“训练军马,整饬边防,提督粮储,禁革一切奸弊,务使军威振举,粮饷充足,衣甲鲜明,器械锋利,城堡、墩台、边墙无不完固,以防御寇贼,抚安兵民”,并给予“一应边防,悉听尔便宜从事”的特权。谱牒资料还显示,胡宗明在嘉靖三十三年(1554)前后还从事过胡氏谱牒的修撰工作,只是“修谱未成”而已。明代绩溪的功名牌坊中,胡宗明不仅在龙川有4座,而且在县城还有一座“都宪坊”,仅次于胡富(8座)、胡宗宪(7座)而多于胡松(明工部尚书,4座)。


    胡天格    生卒年不详,字鹏程,随祖父胡士冕宦居贵州遵义。据《绩溪县志》记载:胡士冕,“侨籍贵州,乾隆丁亥(1767)由行伍从征蛮结缅甸,辛卯(1771)及癸巳(1773)自滇省从征小金川,超等议叙四次,赏给锦甲,补贵阳营左哨二司把总。又随征有功,升大定协右营守备,又以功赏给蓝翎。丙申(1776)攻围噶尔,擒获逆首索诺木兄弟五人,金川大功告成,升补上江协左营都司。自从师滇省及两金川,共打仗182次,受功札5张。癸卯(1783)引见,赐换花翎,补贵阳归化营游击。庚戌(1790)升闽浙督标左营参将。嘉庆丙辰(1796)升中军副将。戊午(1798)升补漳州镇总兵。辛酉(1801)升补广西提督。”

    清乾隆三十一年(1766)前后,缅人不断入侵,骚扰边境,清延始令云贵总督杨应琚出兵反击,而杨却贻误战机,谎报军功。后清延又命明瑞将军为云贵总督,广招云贵之兵参战,胡天格即是此时入伍,并由锡箔进入缅甸作战三年,胜利后随军驻扎在云南。乾隆三十六年(1771)后,由于大小金川索诺木兄弟等长期骚乱不停,成为乾隆的一块心病。在朝廷平乱的历次战役中,胡天格战功卓著,擒获贼首索诺木,迫使其投降,“金川大功告成”,实现了乾隆以战求和的战略目的,胡天格也因此不断获得升迁。平定大小金川后,胡天格又以漳州总兵身份,带兵渡海奔赴台湾平定会匪骚乱,使全台得以安宁。胡天格屡立战功,深受乾隆皇帝恩宠,被擢升为广西提督,成为一位爱国的安边统帅,为龙川胡氏的战门历史,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黄来生  王景福)

 

版权所有 清凉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电话: 18956362188 13865632153 举报不良信息电话:17756398069
邮箱:zgwjxsc@163.com 地址:绩溪县城适之街老凤祥银楼二楼 皖ICP备15023562号 皖公网安备 3418240200013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