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绩溪视窗 > 文章详情
绩溪安苗节风俗考 作者: 曹健 文章来源:绩溪视窗 编辑:江来国 点击数: 10993 更新时间:2016/5/16 10:27:35
历史文化名城绩溪,县境为“宣徽之脊”属于江南古陆,六千多年前就有先民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勤劳智慧的绩溪人创造出了丰硕的文化成果,在民风民俗方面形成了一些传统的庙会文化和农事习俗。安苗节作为绩溪民间一种传统节令,相传起于唐末宋初,自明代以来,把农事习俗和祭祀越国公汪华的活动融为一体,各个乡村都在安苗节这一天作为祭祀汪公大帝,以求保佑地方平安,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为安苗节的主要活动内容。农历六月初六,节号“天贶”,俗称安苗节,是天公天母寿辰,是日在田头地角鸣锣、烧纸、插小红旗。伏岭、北村、胡家、墈头一带,各村于芒种后第一个龙日、虎日,请僧侣做斋,然后撑旗击鼓,抬着汪公老爷巡游田畈,视察农作物,尤其是水稻的长势。岭南岭北因徽岭相隔,气候气温略有差异,农活安排有先有后,生活习惯也不尽相同。岭北七、八都每年的农历六月初六,都有不同形式的安苗节活动。岭北的上庄、旺川等村,男丁大多外出经商,妇女留守在家种田,为了收种不误农时,在芒种到夏至期间,雇人或请亲戚朋友帮忙将小麦收割到家,将稻秧趁雨水充足,按时栽种下田,故有“芒种后夏至前点火种田,插好秧苗祝丰收”之说。“安苗节”顾名思义是祈求丰收节,祝愿秧苗根植沃土成活,逐渐生长、分蘖、拔节、抽穗、扬花,直到田畈里呈现一片低垂的沉甸甸的成熟稻穗,等待开镰收割。有人说“安苗则安心,苗安则天下安”。“手中有粮,心里不慌”,“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仓廪充盈,人民丰衣足食,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国家繁荣昌盛。
已收割的小麦磨成了面粉,栽好秧的田畈秧苗受到阳光和雨露的滋润茁壮成长,呈现了一片绿油油的美好喜人景象。农历六月初六这一天家家户户快快乐乐做包。包分有馅的和没有馅的两种,无馅的叫发包,似大馍,用酒酿发酵做引子做成。夏天气温高,有馅包容易馊而变质,不能保留,大都做许多白面和糙面的无馅包子。心灵手巧的妇女把发包捏成稻穗、麦穗、冬瓜、南瓜、角豆等形状作为祭神的供品。六月初六这天早晨每户都有人提着小竹篮到自家的田边地头趁有露水,摘几片稻叶、角豆藤、黄豆叶放在竹篮里带回家挂在大门框上,点上一炷香,请田公田母回家过节这叫“接秋”。下午用供品、纸钱焚香拜送走田公田母,后摘下篮子,叫“送秋”。旺川为七都首村,曹氏祖屋内设有太子神龛,供奉汪公大帝和三太子达公。每年六月间周边各村村民先后到曹氏祖屋迎接汪公老爷到各村看稻,祈求汪公老爷保佑当年五谷丰登。接汪公时,鸣锣开道。燃放爆竹。汪公老爷被接到各村巡视田畈的稻场以后,在村中搭台供奉,家家户户献上供品,烧纸,焚香,祭拜,有的当天,有的隔天将汪公老爷护送回旺川曹氏祖屋入座。解放前年年如此。
上庄镇余川村居民大都姓汪,是“统六州”奉籍归唐的越国公汪华后裔,邑人汪彪先生的《汪公看稻旧俗考》(刊《绩溪徽学通讯总第四期》)一文记载,该村每年农历六月初三有恭请圣祖汪公老爷看稻的传统民俗。这天大早由村董牵头,全村青壮男丁出动上路,抬着轿,金锣开道,唢呐号角,锣鼓和冲天铳,一路吹吹打打,火铳声震天响,到青罗山昆溪桥附近的汪公洞请汪公神灵,经鲍家、宅坦到上庄太子庙将汪公老爷的神像请入轿中抬到余川田间看稻,看过以后迎到村中举行祭祀仪式,家家户户捧上供品到汪公老爷神前焚香膜拜。等到全村各户都几百完毕,就热热闹闹地敬送汪公回庙归座。汪公看稻期间,村董们视察田亩水稻长势,好的插上红旗,以资鼓励,一般的插绿旗,差的插黄旗,以示警告,对插上黄旗田亩的户主,要求抓紧施肥,加强田间管理,尽快使水稻生长转好;插上绿旗的田亩的户主,督促他抓紧田间管理,要向插红旗的看齐。
汪公看稻,近似今日水稻生产的检查评比。解放前,民间借助汪公在百姓心目中的神威来管理生产,解放后,农业生产在各级政府的农科所指导下,科学种田,这种古老的习俗,就告消失。 作为一种农耕文化的安苗节,历史悠久,内涵厚重,是徽州先民在漫长的农耕道路上,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艰苦跋涉,在与自然作斗争中经过曲折、挫折、跌宕起伏,反复实践不断探索,总结出的丰硕科学成果,形成徽州独有的民风民俗,折射出徽州人勤劳淳朴,勇于进取、默默奉献的徽骆驼精神,绩溪的安苗节是徽州农耕文化的缩影,是徽学徽文化园地中一朵奇葩。 上庄镇所辖各村位于歙县、绩溪、旌德三县交界处的昆常盆地,山多田少,历史上严重缺粮,解放后粮食产量有了增加,但仍未能彻底解决温饱问题,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土地承包到户、党提出“三农”问题、逐步加大强农惠农政策力度,落实和完善扶持粮食、油料等方面发展政策,免除农业税、发放种粮补贴,大力推广优良品种和先进适用技术,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发挥了积极作用,每年农业都有好收成,粮食产量逐步上升。全镇人民告别了温饱生活,走上了小康之路。
名人故里上庄,是一座山水田园般的千年古镇,古有“十里杨林镇,五里后岸街”一说,曾经有“小上海”之称,又是胡适故里,“徽墨之乡”,村庄群山怀抱,溪水萦绕,粉墙黛瓦的古民居,平整的石板路,幽深曲折的古巷,水沟水圳沿街随巷延伸,清悠悠的水流常年不断。古诗词中对上庄曾有“其山清以旷,其水环以幽”的描写。走进上庄如同走进画里乡村。改革开放以来,全镇工商业发展,经济繁荣,有胡适故居、胡开文纪念馆、胡适文物收藏馆、石家棋盘村等旅游景点,旅游资源丰富。为了繁荣经济,发展旅游事业,提高古镇的知名度,由县政府主办,上庄镇政府、县旅游、文广局、教体局承办,于2007年和2008年先后举办了第一、第二两届以“追寻名人足迹、走进画里乡村,体验农耕文化”为题的安苗节。 上庄镇举办的安苗节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以传统的庙会文化为载体。举行古朴、典雅、庄严、隆重的祭祀越国汪公的仪式。仪式开始时以浑厚、低沉的金锣声开道,华盖、旗幡从人群中浩浩荡荡走过,台上供奉越国汪公的神像,架起香炉,村姑们古装穿戴,捧上牛、羊、猪头等供品鱼贯而上。穿着旧式袍装的大赞、二赞上香,敬祝神灵保佑一方平安,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人民安居乐业,其中的祭旗仪式是祭典活动的高潮。两手手捧着放有鲜羊血碗、毛笔和三角旗托盘的礼生,来到大赞面前,由大赞用毛笔蘸上羊血点旗,再上香,叩拜。大赞宣布“安苗喽”后,便开始各村村民代表进行祭祀,上庄镇所属各村依次敬献禾苗,包子以祈求当年有个好收成。
上庄镇举办的安苗节,既保留原汁原味的传统祭祀仪式,造成浓郁的传统文化氛围,让人们引发思古幽情,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热爱祖国,在继承和传统的基础上,又赋予新时代文化的内涵。在民俗文化表演上各村有舞狮、舞龙、鲤鱼跳龙门、莲花棍、跑火马、嬉蛤蜊等传统的文艺节目。又有腰鼓队、扇子舞的表演,还增加拔河等体育竞赛项目,节目一个接一个,异彩纷呈,目不暇接。场面热火朝天,观众人山人海。当天晚上还有文艺晚会、篝火晚会等。在商业活动中有商贸交流会、民间小吃展,参观游览上庄镇的各个旅游景点,推介上庄,以达到创新和拓展上庄镇的旅游、商贸事业,实现旅游与民俗文化,旅游与生态农业文化的相互融合,提高绩溪农村旅游的知名度和发展水平。上庄镇举办的安苗节开幕式上,县、市领导都到场,上庄镇各村村民都齐聚上庄,今年的安苗节有宣城市、常州市、南京白下区、婺源县旅游局以及华东自驾旅游联盟领导人应邀出席开幕式,还有各个乡镇、旅游企业以及来自常州、南京、芜湖、上海、宣城等地的游客也参加了开幕式。场面热闹、意义深远。对当地的农业生产发展、市场经济的繁荣,旅游事业的发达,景区知名度的提升,都达到预期的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