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当前位置: 绩溪视窗 > 文章详情
刀板香 作者: 文章来源:绩溪民间故事 点击数: 11571 更新时间:2017/10/14 20:20:20
刀板香(之一) 胡宗宪有一次回绩溪探亲,路过歙县,听说小时候,在外婆寄读时的先生已被聘到紫阳书院担任讲习,家住在问政山,便前往拜访恩师。为款待爱徒,师母将家中腌制的腌猪肉切成薄片,平铺于竹笋上面,放置在刀板上一同蒸,捞起,与刀板一同端上桌。胡宗宪吃后胃口大开,命名此菜为“刀板香”。自此,“刀板香”成为徽州菜的代表作之一。
刀板香(之二)
且说明末崇祯年间,绩溪历史上出了一个唯一的寄籍状元陈于泰。这个陈状元是绩溪二都蜀马人,寄籍江苏宜兴。他这一家子,父亲以及陈于泰的两个兄弟陈于鼎、陈于廷均为进士出身,是个一门四进士的家庭,加上陈于泰的姻亲周延儒,则是一门五进士。陈于泰少时聪明,倜傥不群,胸有大志,15 岁时便精通经史,明天启七(1627)中举之后,买宅京师,攻读三载,于崇祯四年(1631)三月五日辛未科殿试中,陈于泰的卷子被崇祯皇帝朱批“第一甲第一名”,成为明代历史上第 85 位状元。陈状元金榜题名,高中鼎甲之后,与其弟陈于鼎同时供奉翰林。之后,于泰返乡省亲祭祖。这可让他的家乡人大喜过望,高兴坏了,乡亲们想,该做点什么好吃的让状元郎尝尝呢?蜀马地处深山,又时值深秋季节,乡下除了山珍野味外,也弄不出更好的菜肴来招待。怎么办呢?掌勺大厨忽然灵机一动,家中不是还有腌制的黑猪肉吗?何不拿出来做个菜让状元郎尝个鲜呢? 于是,这位乡下厨师从自己家中取出腊肉(绩溪人家称腌猪肉为腊肉),刮洗干净,并用泉水浸漂去咸后晾干,再放到锅里把它煮熟后,什么佐料都不加,切成一片一片的像豆腐干一样厚薄的肉片,然后均匀地码放在刀板上。由于这种经冬过夏的腊肉,味道特香,早在锅里煮的时候,就已经香飘四溢了。坐在堂前的陈状元闻到此香后,禁不住问陪同的族人,此是何味佳肴,如此鲜香诱人,可否即请拿上来尝一尝呢。族人赶紧下厨催要。厨子连装盘都来不及,就连着刀板一起端上来。族长见厨子不懂礼数,怎么连刀板一起上桌,乌下脸来准备要训厨子,倒是状元公大度,说:哎,不要紧,乡下锣鼓乡下敲嘛,我们吃的是菜,又不是吃盘子,只要肉香,刀板也是一样的。族长见状元公如此宽容,也就不再责怪厨子了。那个厨子总算一颗心放到肚子里去了。于是,大家就着刀板,吃起了腊肉。状元公一边吃,一边称赞说,好吃,好吃,不愧是老家的美味。尝过鲜后,状元公问这个菜叫什么名字,厨子说,没有名字,就是腌猪肉呗。状元公说:“那我给取个名字吧,就叫刀板香如何?”大家一听都说好。从此以后,“刀板香”就成为绩溪徽菜中的一道名肴了。 (黄来生根据绩溪徽厨汪志国、徽菜史专家邵之惠提供资料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