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当前位置: 绩溪视窗 > 文章详情
梅家洞的传奇故事(散文) 作者: 唐延军 文章来源:绩溪视窗 点击数: 9603 更新时间:2017/7/19 9:02:48
梅家洞的传奇故事 梅家洞座落在五丰陂村的对面山上。五丰陂的“陂”,字典注释:池塘。明朝嘉靖年间的《宁国县志》记载:梅陂,在二十五都〔即金沙〕,阔十丈,灌官、民田一百余亩。梅陂就是梅家庄,现已改为五丰陂。村庄四周皆山,北与宁国柏山村相邻,南有金沙河、戈溪河交汇后从村西滚滚流过,一条驿道从宁国往丛山关沿河边伸向远方;中间是盆地,上千亩水田平展展地卧在山野中。池塘又称荷花塘,三十多米宽的水面,鱼儿在水里戏游,鸭子“嘎儿”、“嘎儿”的欢闹,清风吹来,碧波荡漾,好一个江南鱼米香的景致。古代的梅家庄,千灶万丁,美丽富饶〔现在人家盖楼房挖地基时,家家都能挖出瓦片,有的还能挖出水井〕:“五里三员外”。村庄绵延五里,有三位富翁梅员外、杨员外、陶员外。村庄还出美女,梅员外的女儿就被当朝皇帝选中当了贵妃娘娘。话说梅家洞范围很大,民间说法有七七四十九个洞口,它南起关英桥村的起坑坞,北至宁国胡乐镇的岭脚下,西至旌德县的仕岭尖,东面前坑坞正对梅家庄,交通便捷,古时候有驿道有大河,现在又有了公路、铁路,比其它几处发达。梅家洞为何独以“梅家”命名,民间有好多种说法。一种说法认为梅家庄的地理位置最好;一种说法认为梅家庄村庄最大、最富,有影响力;第三种说法在民?流传很广,是一个传奇故事,同梅家庄的梅员外有关。
追过河,进了山,又转了几道山湾,狗不见了,好一会儿,一个兵士指着一个山冈,喊道;“在那里!”钦差闻声看去,只见那狗已钻进一个山洞。钦差明白,梅家人一定都躲在这个洞里。便指挥兵士包围了整座山,他和队伍走到那洞口,只见洞口很小,仅容一条狗爬进去,而且,黑咕隆咚的,见不到底。显然,这只不过是一个通风口。原来那狗也通人性,见兵士跟踪,便不从进口入洞,而从天窗进,让兵士以为它只是一条野狗。
梅家洞的洞口大小不一。起坑坞的洞口位于山头上,有火车隧道那么大,洞内六十多米深,四米高。前坑坞的山比起坑坞矮,洞口向南,也位于山头上,三米多高,二米多宽。洞内基本呈拱形。传说有十几进,今人已探四进。头进顶高七米,内宽四米,深三十六米。顶、壁有大量钟乳、石笋,似龙蛇飞舞。拱顶逐渐低落下来,洞底壁的下部有一个二尺见方的小洞。伏地钻入,约二米长,到了第二进。这一进高度同第一进差不多,四周洞壁呈圆形,像一个直径五米的圆谷仓,可容纳二十来个人。人站在这个洞内,便失去了方向感。又有一条向上的通道,有七米多长,仍然只能匍匋爬行。第三进是个套洞,如葫芦状。弓身跨进里洞,往左沿着一条盘旋而下的通道,就下到第四进,这是一个曲尺形的大洞,宽窄不匀,如同藕节一样。洞内蝙蝠、山老鼠很多,满地尽是粪、沙、淤土。洞内有空气,点着火烛进去,不会熄灭,也没有缺氧的感觉,只是爬出洞口时,人累得精疲力竭。
梅家洞的神奇传说新版《绩溪县志》也有记载,引起了很多人的兴趣,再说洞里还有金银财宝,还有十八把金交椅,因此盗宝的人也不少。传说清朝同治年间一个做木头生意的浙江人,来到今三十八号桥收购木材。他住在客店里等候家朋和阳的木材,听说了梅家洞的故事,梦想发横财,就带了几个伙计摸进洞来。进到后面一个大洞里,只见几个厉鬼正龇牙咧嘴地对着他们,有坐着的,有站着的,还有扑过来的,手里都拿着刀、剑、叉各种武器。几个人吓得屁滚尿流,掉头逃命,手中拿的火把也丢了,在洞里乱跑,找不到出口,再加上地湿苔滑,地形复杂,到处是石头,只跑出了一个伙计,其他人和老板尽丧命洞中。逃出来的那位伙计,一病不起,也死在客店中。
梅家洞的故事还在继续。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许多单位兴起造假山,胡乐和观音桥一带的老百姓,纷纷上山挖钟乳石。梅家洞山上浅表层的钟乳石都被挖了出来,卖到江、浙的城市换了钞票。梅家洞至今留给人们的仍是一个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