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坑的传说
金沙村至丛山关的东面,也即对面的巍巍群山的坞里,散落着大大小小十多个村庄,统称兵坑。这里的村名多和兵字有关,什么兵坑降、里兵坑、外兵坑、将军坑、下兵坑,等等,好象是兵家之地,山谷里屯着千军万马,一声召唤,杀将出去,保家卫国,建功立业。这里的地势比较险峻,典型的“两山夹一坞”:两旁是陡峻的高山,山上森林茂密,还生长着毛竹、茶叶,鲜有水田,一条山道顺着溪流弯弯曲曲把众多村庄串联起来,号称“四十里兵坑源”。应该讲这里是屯兵藏兵养兵的好地方,外面人根本觉察不了。而且这里的道路不是官道,只是村民进出大山的乡道。
关于兵坑地名的由来,有一个传说是这样的:南宋时期,皇帝为防止宫廷政变,命令李姓将军带着一支部队驻扎兵坑。总部设在兵坑降,队伍一直驻扎到下兵坑〔又叫将军坑口〕。所以这里建有兵营、练兵场,还有马圈,人喊马嘶,热闹非凡。后来这支奇兵在剿灭奸臣秦桧时立了大功,兵坑因此得到皇帝老儿的赐名。
关于兵坑的传说,还流传着这样一个神奇的故事。元代初期,因不满蒙古族的统治,各地纷纷高举义旗复宋灭元,天下很乱,再由于连年战祸民不聊生,徽州、宣城出了个王天石起兵造反,百姓一呼百应,揭竿而起,汹涌澎湃。这个时期,离兵坑降隔座山坞的胡家乡西坑头村,东头有户人家,一位妇女带着一个五、六岁的儿子,家里养有一条狗一只猫。狗常年驮着小孩子去山上读书,猫常年蹲在屋顶上象个哨兵。一天,一个道士从这里经过,一看情景不得了,急忙跟他母亲讲,你家儿子要好好调教,将来要做皇帝!母亲问他什么时候做皇帝,道士讲杨柳垂塘时。做皇帝不能没有兵,没有战神怎么夺取江山!实际上男儿上山读书,狗把他驮到了兵坑,一边念书一边舞刀弄棒,狗儿也在一旁陪练,跑前跑后,大声叫唤,飒飒风起,竹林里也杀声震天,好象埋伏有千军万马,“四十里兵坑源,一根竹节一个兵”,小皇帝的百万雄兵就藏在竹节里!日夜训练,只待东山再起时。
那只猫也不是普通的家猫,蹲在屋顶上是为了遮挡西方的凶气,保护小男孩。一切都在有条不紊地准备着,日子就这样悄悄的过着,期待着时机成熟的那一刻的到来。就在这关键时刻,问题出在母亲身上,她等不及了!为了儿子早一天登基,为了自己能当上太后,为了能早点过上?衣玉食的生活,她使了个小聪明,在杨柳枝上挂了一双草鞋。于是,杨柳枝便早早的垂到了水面,但是兵没有训练成熟,竹节暴裂,血流成河,朝廷闻讯派兵围剿,三位大将军〔木匠、桶匠、竹匠——竹兵的克星〕提兵从伏岭一路杀将过来,在里兵坑将小男孩围住,皇帝的梦破灭了,小男孩战至最后一口气,用刀一抹脖子,在岭头上自杀了。红光闪过,小男孩化做一石头。如今的里兵坑,又称石柱岭,石柱子边上,就有一个人头石,睁大眼睛看着路人,象是向人们诉说着、告诫着什么。时间的车轮疾驶向前,岁月无痕,青山依旧,只有地名忠实地纪录着历史的沧桑,或者是传说,给后人留下一星半点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