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当前位置: 绩溪视窗 > 文章详情
中药养生与应用 作者: 文章来源:中医养生 点击数: 9630 更新时间:2017/7/13 16:34:02
中药养生
道教养生有服食一法,其内容多是一些天然植物,如:大枣、柏子仁、灵芝等,与中药养生颇为一致。不过,中药养生所用药物,更多一些,更系统一些。
现存最早的中药学经典—《神龙本草经》共收录药物365种,分为上、中、下三品。其中列入上品的药,多为具有补益、固本功效的养生药物。可见中药养生古已有之,并颇为盛行。本章共列举了39味具有补肾功效的中草药,希望为爱好养生的朋友们提供一些参考。
一、中药养生与应用 养生,又称为摄生、道生、颐养等,即为现代人们所讲的“保健”之意思。自古以来,无论是帝王、将相,还是平民百姓,无不期盼能够获得一种“灵丹妙药”,以求远离疾病、长生不老。而事实上,任何人都清楚,在自然界不可抗拒的规律之下,人是不可能长生不老的。但是,虽然人类无法实现长生不老的梦想,却能通过日常生活中的饮食、心理、起居等方面的调养,结合服用具有养生之效的中药,达到强健身体、防治疾病、延年益寿的目的。
中药的历史可谓源远流长。上至先秦时期。下至当今现代,中药始终发挥着它们治疗疾病、强身健体的作用。因此,中药非但没有被人们遗忘,且越来越受到国人乃至世界的重视与喜爱。早在西周初年至春秋时期的古典名著—《诗经》中就提到了使用中药浸泡药酒的养生长寿之效;先秦时期的地理著作—《山海经》中,收录了126种中药,且强调了它们的强健身体、延缓衰老、增强记忆力等功效;而战国时期所产生的我国最早的中医奠基著作—《黄帝内经》中,写有专篇《汤液醪醴论》及《素问·血气形态篇》,其中都特别提出了中药浸泡的药酒在治疗疾病方面的重要作用。
《神龙本草经》则是我国最早的一部中药经典著作,分上、中、下三品论述了扶正补益药、祛邪攻邪药、延年益寿等365种中药。随着我国中医学的不断研究和发展,唐代政府了我国第一部药典—《新修本草》,这也是世界上的第一部国家药典,其中收录了涵盖具有强身健体、延年益寿、健脾养胃、补肾壮阳等多种功效的850种中药。另有一部对于我国养生学发展有不可磨灭的著作,即为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其中记载了有益养生的237种中草药及390余个药方,其不仅指出了古人对于某些中药的错误认识,且强调了中药的养生作用及服用时的禁忌和注意事项。清代医学赵学敏的著作—《本草纲目拾遗》中,记载了多达921中重要,其中不乏一些首次记载的具有补益作用的中草药。
上述的中药学著作以及饶有建树的历代医学,仅仅是我国上几千年中药学历史的一部分突出人物和著作,上至先秦时期,下至清代,直至现代,在我国中药养生学不断的研究和发展中,那些能够补益人体,治疗疾病、延年益寿的中药越来越多地呈现与人们面前。相关著作亦是层出不穷,据不完全统计,我国仅现存的中药养生学相关著作就有200余部,宋代以前的2000多年历史中约产生了10余部;宋代和元代约有10余部;明代是我国中药养生学发展的鼎盛时期,期间相关著作多达120余部;清代则产生了约60余部相关著作。这使得我国的中药养生学得到了不断的发展和壮大,并使得中药的具体应用更加丰富、有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