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个亲生子不敌一箱鳖砾子
绩溪十三都民间流传着一句形容子女不孝的俗语“十个亲生子,不敌一箱鳖砾子(鳖砾子即河滩中象小鳖一样的小扁石子)。”这句俗语并不夸张,也并不毫无根据,俗语的背后确有一个真实的故事。
话说很久以前,十三都有个方家村,是一个方姓人聚族而居的村子,村子不大,就五百多人口。村中有一对夫妻继承了祖上留下的一份还算可以的家产,加之俩人勤俭持家,生活得有滋有味。夫妻俩接二连三地生下了十个儿子,真可谓人丁兴旺。孩子多了,家庭的负担逐渐加重,夫妻俩咬紧牙关,含辛茹苦,把十个儿子一个个拉扯大。等到十个儿子都娶上妻子,都为他们安排好住房,分家各自独立生活,家中的所有积蓄消耗殆尽。夫妻俩一生劳苦,也较早地衰老了。在农村有句古话叫“养儿防老”,他们有十个儿子,老年生活理应是衣食无忧、幸福美满。可十个儿子都很不情愿承担赡养父母的义务。一谈起负担父母的生活问题,儿子们总是推来推去。几个大儿子们说:父母老了是需要赡养,可分家前我们的劳动收入都归了大家庭,我们吃了亏,对大家庭贡献少的应该多负担父母一些。几个小儿子们则说:赡养父母是应该的,可你们几个大兄长的小孩都是大家庭养大的,而我们的小孩则都要自己抚养,我们吃亏了,你们才应该多负担父母一些。媳妇们也在一旁插嘴帮腔。总之,各家都有各家的困难,都有少负担一些的理由。方老汉找来族中长辈几次协调,都未能达成统一的意见。
方老汉夫妻俩无可奈何,只好跑到居住在十四都的内弟家诉说。请孩子们的娘舅出来说说话。娘舅感到很气愤,但也感到为难,外甥们的消极态度不改变,妥善解决赡养问题也是很难的。只好劝说姐姐、姐夫先回家,容他想一个解决的办法。过了几天,方老汉的内弟来了,用一根结实的短竹棒背着一只挺沉的旧皮箱。放下皮箱,喘了口气,喝了点茶,就关上门,和姐姐、姐夫如此这般的商量起来。听了内弟的意见,方老汉和妻子都感到很无奈,但事到如今也不失为是一种没办法的办法。所以,都表示同意。于是,方老汉出门招集儿子们晚饭后来听娘舅说事。听说娘舅说事,外甥们一吃过晚饭都来了,还有几个外甥媳妇也跟了来。娘舅拿出皮箱对外甥们说:“你们家朝(即祖父)传给你爸爸这个箱子,挺沉的,是一些硬货。你们的爸妈想等他们百年后再把这些祖传之物分给你们留作纪念。他们怕应急要动用箱中的东西,还特意把箱子放在我那儿保管。现在他们生活无着,只好用来变卖度日了。”“箱子的钥匙一直是他们保管着,我把箱子交还他们,他们也开箱验过货,我的任务也算完成了。”外甥们听出娘舅的话是在责备他们不赡养父母,一个个感到羞愧难当,再看看那沉甸甸的皮箱,都感到赡养父母是应该的,何况还有那一皮箱的金银珠宝可以分。于是一个个在父母和娘舅面前认错,并请娘舅发话如何安排父母的生活。娘舅看着火候已到,就把方老汉夫妇的生活所需按十等份分摊给十个儿子,并嘱咐他们:“父母的今天就是你们的明天,要为你们的孩子们树立好的榜样。父母能养大你们十个儿子,还为你们成了家。你们十个儿子养不活两个老人,会让村庄里的人看不起的。”方老汉的十个儿子都点头称是,都表示再不让父母伤心、不让舅舅操心。娘舅紧接着说:“我明天就回去了,箱子由你们父母保管,既然你们都真心的赡养父母,他们也不能再动用里面的东西,钥匙就放在我那儿保管吧!你们都要帮助看好这个箱子,到时候我会请你们族中的长辈,按你们孝敬父母的表现来分箱中的东西。”第二天一早方老汉的内弟就回家了。方老汉的儿子、儿媳们都十分关心这个装有宝贝的皮箱,生怕有失,提了许多保管的建议。最后大家决定,将皮箱贴上封条,装在一个木箱里;木箱加锁加封条,再放入父母弃用的谷仓里,再加锁加封条。做完这些,一家人才如释重负。
自从皮箱的到来,方老汉的十个儿子对待老人的态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各家分担的生活物资和零花钱都是提前送到老人手中。时朝八节(农村俗成的节日),大家都抢着让二老到自己家里过节。老人一有头痛脑热,儿媳们争着端茶送水服侍老人。孙子辈在父母的影响下,对爷爷奶奶更是亲热有加。方老汉的儿子、儿媳们的表现令族中老辈及全族人惊讶,方老汉家当然也不会让外人知道皮箱的事。方老汉的儿子、儿媳们尊老敬老的善行,深刻影响着孙儿辈,同时也影响着族中的晚辈们。方家村有了表率,村中尊老敬老蔚然成风。数年后,方老汉的妻子病逝,方老汉的儿子、儿媳们隆重地为老人办理了后事。娘舅前来奔丧,所见所闻令他心里象打翻了五味瓶。思前想后决定:既然开了个好头,戏还得继续演下去。母亲去世后,儿子们决定轮流为父亲供饭,每人给父亲一定的零花钱。儿媳们争相送茶送水、嘘寒问暖,关心得无微不至。方老汉在妻子去世后,生活更加优裕,确确实实享了几年清福。又数年后,方老汉老逝,丧礼更为隆重。儿子们的娘舅来了,族中的长辈自然都来指导和帮忙料理丧葬之事。安葬完方老汉的当天午后,娘舅把外甥们和族中的长辈叫到一起,郑重其事地将一把钥匙交族中长辈,请他们待方老汉仙逝“一七”(即七日)后,择吉日良辰,打开方老汉珍藏的皮箱,将里面的纪念品分给儿子、儿媳们。方老汉逝世前后,儿子们都分班值守在老人房子里,保护着谷仓中的宝贝。方老汉仙逝“一七”后的一天晚上,儿子们从谷仓中搬出木箱,又从木箱中拿出皮箱,交到长辈们手中。长辈们郑重地打开皮箱,大家一看都惊呆了,哪有什么金银珠宝,箱子里全是用白纸包起来的鳖砾子石,每个石子一张白纸,上面均写有一个红色的孝字。另外还有一封信,是孩子们的娘舅留下的,信曰:“一箱鳖砾子让姐姐、姐夫享受了晚年应有的幸福生活;让外甥们尽了孝道,挽回了弃亲不养的坏影响;让孙辈们学会了如何孝敬父母和长辈。舅舅出此下策是情非得已,请外甥们原谅!” 方老汉的儿子、儿媳们个个羞愧难当,思前想后,也觉得父母为把我们养大和成家立业早就用尽了所有的积蓄,还在几位亲戚家借过钱,哪会有什么金银珠宝放在舅舅家。都觉得真要感谢舅舅的良苦用心。为让父母含笑九泉,也为了更好地教育子孙后代,儿子们决定用这一箱鳖砾子石在父母的坟前排砌成一个孝字。待方老汉仙逝“七七”(即每个第七日晚辈们都要上坟祭拜)祭拜圆满,他们夫妻的坟前出现了一个用鳖砾子石排砌成的孝字。方老汉坟前的孝字也成了方家村和邻近村子尊老敬老的好教材。随着故事的传播,许多较远地方的人们还特地带着自己的小孩到方老汉坟前进行尊老敬老的教育。一时间,方老汉的坟还真成了尊老敬老的教育基地了。
编者按:《绩溪方言俗语》作者邵名农。作者从2012年初开始记录整理方言俗语,凭自己的记忆和从社会生活中收集以及在一些乡土书籍中获取一部分,共收集整理出:谚语1584条,分成十一类;俚语1597条,分成四类;方言谜语61条;以上合计共3242条。本书还辑入了作者编写的十篇方言俗语故事。作者花费大量心血著作此书,旨在将绩溪的方言俗语用文字的形式留存于世,也渴望更多的热心人参与到挖掘、抢救绩溪方言俗语这一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行动中来。现将《绩溪方言俗语》分章节在“绩溪视窗”网站独家发布,目的是但求行家不吝指正,修正表述的条目和释义一些错误。请将宝贵意见留言发给绩溪视窗。邮箱:zgwjxsc@163.com QQ:1106892231;手机版直接在下方在线留言、或短信发送。绩溪视窗将您的宝贵意见反馈给本书作者。
特别提醒: 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盗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