绩溪视窗 网站二维码
绩溪电信
二十届三中全会
钱学森 绩溪视窗 新春走基层
榜样3 国家安全教育日 360行
当前位置: 绩溪视窗 > 文章详情

绩溪方言杂俎之“瓦”与“哑”(故事)

作者: 邵名农 文章来源:绩溪视窗 点击数: 9952 更新时间:2017/6/15 11:05:49

 

“瓦”与“哑”

    绩溪方言“瓦”与“哑”同音。就这两个同音字,在很久以前还曾经成全了一对哑巴姐妹和一对同胞兄弟的美好姻缘。

 



    绩溪县十三都下塘村有一户人家,男主人姓许名一达。许家经营着一座砖瓦窑场,由于砖瓦质量好,价格公道,服务周到,生意很是红火。十几年下来,赚了不少钱,家庭也逐渐富裕起来。美中不足的是,许家生了两个女儿、一个儿子,两个女儿生来就是哑巴,但都十分聪明漂亮,虽不能习琴棋书画,但女红家务样样拿手。小儿子在本村的小学堂念书。两个女儿都到了该出嫁的年龄,但附近都知道她们是哑巴,一直无人问津。这真愁煞了许一达夫妻俩,两个女儿适婚年龄不出嫁,以后嫁人就更难了。今后儿子娶亲也会受到影响。

 


    一天,许老板的内弟汪金旺来访,姐夫妻弟二人几杯酒下肚,谈及此事,都叹息不已。最后,汪金旺决定由自己为两个外甥女找婆家。话说汪金旺,人很精明,交际也广,特别他常年跑一岭之隔的歙县南乡换锅(即把十三都炉场的铁锅等产品运到南乡卖,同时回收废锅铁,也可以废锅铁换新锅找补钱),在南乡有几处落脚东家。当时的歙县南乡很苦,不少人家的男子娶亲困难,但为外甥女选婆家,家境不能太差,要嫁的小伙子要诚实可靠。金旺认真观察和选择,终于确定了一户吕姓人家的儿子。这户吕姓人家就住在歙县南乡的西村,也是金旺在西村的落脚东家。西村附近村子很多,金旺常在这一带做生意,在吕家耽搁也多。吕家夫妻生有两个儿子,都忠厚老实。一家人勤俭持家,虽在当地家境也不算差,但两个儿子都到了该娶亲的年龄,要娶两房媳妇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光彩礼钱就不是一个小数,所以,两个儿子都还未婚配。汪金旺想做媒又不知如何开口。恰巧有一天,吕姓东家说要买瓦翻盖房屋。金旺突然计上心来,认真撺掇吕东家到下塘村自己姐夫家去买。吕东家也很相信许一达家的产品,当即应允。并约定第二天到许老板家会合。金旺辞别吕东家立即起身回家。金旺并没有回自己家,而是直奔姐夫家,和姐姐、姐夫如此这般地商量起?。第二天,吕东家上昼边就赶到了下塘村,金旺早已在许老板家迎候。见面后只字不谈买瓦之事,许老板则把吕东家作为贵客来款待。而许老板的两个女儿更是忙前忙后,端茶送菜,彬彬有礼。吕东家也耳闻许家有两个哑巴女儿,今天见了她们虽不能开口说话,但事情事务都懂,而且貌美如花,顿时心生惋惜。想到自己的两个儿子都未婚配,如这两个姑娘不哑该多好。酒足饭饱之后,许老板抢先用绩溪方言问吕东家:“你家要大哑还是小哑?”两县的语言有些差别,但相邻地带的人们都会使用对方的语言,吕东家干脆也用绩溪十三都的话回答:“大瓦小瓦都要,大瓦五百,小瓦四百。”许老板紧接着说:“今朝不能给你,十日之内给你家送过去。”吕东家欣然应允。下塘村和西村虽分辖两县,但仅十来里路程,两地民间交往十分活跃,送瓦过去也是常有的事。随后,吕东家辞别,醉眼朦胧地回家了。吕东家走后,金旺和姐夫拿起皇历择起了日子,刚好第八日是黄道吉日,就把送嫁的日子定在了这一天。尔后,就紧锣密鼓地筹办起来。许家的两个女儿知道要出嫁,更是嫌时间过得太慢。
    第八天一早,送亲的队伍出发了,许家除了家乡风俗的嫁妆外,另加大哑陪嫁银五百银元、小哑陪嫁银四百银元。金旺作为月老跟队随行。一路吹吹打打,上午十点多钟送亲的队伍就到达了西村吕家门前。看热闹的人把吕家门前围了个水泄不通。吕某一家得知是送嫁上门,一时都蒙了。金旺上前说了恭喜的话,就当着众位乡邻的面问吕某:“七日前你亲口说的大哑小哑都要,大哑五百、小哑四百。几日功夫怎么就忘了呢?今朝我可是把两个姑娘都送来了,嫁妆之外,九百银元的陪嫁银一文不少,你看着办吧!”吕东家真是哭笑不得,回忆起七日前自己确实讲过“大瓦小瓦都要,大瓦五百、小瓦四百。”这大瓦小瓦怎么就成了大哑小哑了呢。都       是这“瓦”和“哑”同音惹的事,外人听起来还真是这么个意思。转念一想,许家人不但把两个姑娘送来,还出了这么多的陪嫁银,可见诚意。再说自己两个儿子娶媳妇也确实有困难。这两个姑娘的容貌和品行自己也是十分看得中的。也罢,遂请来了族中长辈,大开中门把送亲队伍迎进门。两个儿子稍加打扮就分别和大哑小哑拜堂成亲。亲戚邻里大家帮忙,简单而热情地款待了送亲人等。事毕,金旺就带着送亲队伍返回了下塘村。至此,许一达、汪金旺两家人七上八下的心终于安定了下来。

 



    大哑小哑不负父母和舅舅的期望,孝敬公婆、夫妻恩爱,为吕家生了一大堆的孙儿孙女。许某为照顾两个女儿,把两个女婿招到自己的砖瓦窑场,给他们安排适当的工作,付给他们丰厚的报酬。两个女婿爱窑场如家,使许家窑场更加兴旺发达。

编者按:《绩溪方言俗语》作者邵名农。作者从2012年初开始记录整理方言俗语,凭自己的记忆和从社会生活中收集以及在一些乡土书籍中获取一部分,共收集整理出:谚语1584条,分成十一类;俚语1597条,分成四类;方言谜语61条;以上合计共3242条。本书还辑入了作者编写的十篇方言俗语故事。作者花费大量心血著作此书,旨在将绩溪的方言俗语用文字的形式留存于世,也渴望更多的热心人参与到挖掘、抢救绩溪方言俗语这一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行动中来。现将《绩溪方言俗语》分章节在“绩溪视窗”网站独家发布,目的是但求行家不吝指正,修正表述的条目和释义一些错误。请将宝贵意见留言发给绩溪视窗。邮箱:zgwjxsc@163.com  QQ:1106892231;手机版直接在下方在线留言、或短信发送。绩溪视窗将您的宝贵意见反馈给本书作者。
特别提醒: 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盗用!

 

 

版权所有 清凉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电话: 18956362188 13865632153 举报不良信息电话:17756398069
邮箱:zgwjxsc@163.com 地址:绩溪县城适之街老凤祥银楼二楼 皖ICP备15023562号 皖公网安备 3418240200013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