绩溪视窗 网站二维码
绩溪电信
二十届三中全会
钱学森 绩溪视窗 新春走基层
榜样3 国家安全教育日 360行
当前位置: 绩溪视窗 > 文章详情

绩溪方言杂俎之“半边”变“半坑”(故事)

作者: 邵名农 文章来源:绩溪视窗 点击数: 10944 更新时间:2017/6/14 9:45:17

 

 

 

“半边”变“半坑”

 

    绩溪方言“边”与“坑”读音相近,尤其讲得快的时侯,容易被人误听和误传。一般的误听和误传不要紧,关键时刻被误听和误传了,就会造成千百年的遗憾。
    话说很多年很多年以前,绩溪的十三都、十四都都没有石灰石。农民烧石灰都要到十二都的大坑口或十五都的霞水村、尚村去买,还必须要肩挑回村。挑灰料(石灰石当地就叫“灰料”)、烧石灰这是最苦的一种农活,故民间有“男怕烧灰,女怕打胎”之说,而农村中搞建筑和种田都离不开石灰。在水泥问世之前石灰是唯一普遍使用的建筑凝结剂,还是优质的墙体粉刷材料。山外已用上水泥和化学塗料时,由于交通不便,山里搞建筑还得用石灰。在没有化学农药和化学肥料的年代,石灰既是农田十分有效的杀虫剂、杀菌剂和除草剂,又是含作物必需的钙、磷、钾、硅等元素的好肥料。所以,民间有谚语曰:“有灰无粪,只收一半;有粪无灰,赤屌荡盔。”即种田不用石灰是没有什么收成的。

 

 

 

用全地形车撒石灰


    烧石灰的时间一般都选在每年的春耕前或秋种后,农田用灰以烧春灰为多。春节一过,这儿的农民就要筹划拼股烧石灰的事了。农历二月初二,这儿家家都要裹粽子,要烧石灰的人家就将挑运灰料的冷饭粽子(当中饭吃)也一并做好。二月初二以后就开始挑运灰料。没有男劳力或男子体力较差的家庭妇女也要担当运灰料的任务,她们有的跟男子一样用石枷担子挑,有的则用背箩背。这个季节要是从天上往下看,十三都、十四都通往南北两端挑运灰料的人就象蚂蚁搬家一样。恰巧有一天赤脚大仙在巡视凡界时看到了这一现象,遂摇身变成凡人,向人们打听一番,顿时心生怜悯。回到天庭,即向玉皇大帝奏报,并请求玉帝发发慈悲,帮助这里的人们解除挑运灰料之苦。玉帝准奏,并委派赤脚大仙送灰料山给这两个都的人。

 

 

 

赤脚大仙


    把灰料山放在哪儿呢?赤脚大仙开始调查研究:石川、北村一带可以借助登源河水,用竹排将在大坑口一带买的灰料运回家。而本伏岭村人要到大坑口一带买灰料,请人用竹排运到石川村(登源河上溯到石川村后,水量减少,且河床中花岗裸露,竹排无法上行。)后,还要再挑运五华里,灰料才能到家。如到十五都买灰料,中间隔一个十四都,挑运里程二十五华里之多。而十四都人到十五都买灰料,挑运不过几里路。这本伏岭村人最苦最累,那就把灰料山放在本伏岭村吧!具体放在伏岭村的哪个地点就由伏岭村德高望重的人来定吧! 伏岭村是邵氏聚族而居的一姓村,村中有一长辈,儿孙满堂,家庭殷实,在村中做了不少善事,威望很高。不日,邵长辈刚好要做七十大寿,赤脚大仙选定此人,让他开口定夺。是日,赤脚大仙扮成一云游和尚,背着装有一块灰料石的背箩给邵长辈送礼。来到邵长辈家,赤脚大仙让管事的看过寿礼,并嘱咐管事的:“请问明东家,这礼物放在何处为好?”管事的立刻向东家禀报。邵长辈觉得,灰料石是好东西,不过哪有做寿送灰料石的。再说,那背箩中的一块灰料石又能派上多大用场。他始终参不透内中的奥妙。只好说:“就把灰料石放在‘半边’吧!”不知是管事的因为太忙,把“半边”听成了“半坑”;还是认为送礼送石头只能抛在“半坑”。管事的告知和尚:“东家让你把石头抛在‘半坑’。” 赤脚大仙明白,邵长辈和管事的都看不起这寿礼,看来伏岭人挑运灰料的苦还要再吃。和尚说:“那好吧!”话毕,抓起灰料石随手抛了出去,和尚也顿时不见了踪影。正当众人惊愕之时,忽然听到伏岭的西北方向远处传来“轰隆隆”的一阵巨响。灰料石飞落在半坑,刹那间化作了一座座灰料石的大山,由于赤脚大仙为伏岭人准备的灰料石山实在太大,半坑的地界实在容纳不下。结果,一部分的灰料石山就延伸到十四都的西坑和胡家的地界。从此,十三都的半坑和十四都有了灰料石山,再也不用花钱到外地去买灰料和长途运输了。邵长辈得知灰料石山落根半坑,恨自己有眼无珠,怠慢了神仙,真白活了七十年。错失了千万载难逢的仙机,害得子子孙孙们仍旧要到外地去买灰料,还得肩挑背扛地运灰料回家。从此,茶饭不思,不久,郁郁而终。因自己的误听误传给伏岭人带来无法挽回的损失,寿庆管事的一想起来就捶胸顿足、嚎啕大哭,后来把眼睛都哭瞎了,在黑暗中度过了余生。后人总结说:伏岭人没福气,灰料只生半坑村。事实确也是如此:十三都的范围是南起石门外的三面亭,北至绩溪岭凹分水岭,南北贯穿十三都的登源河两岸全是分化花岗岩地貌。;西面和大石门接壤,但卓溪河两岸基本上是铁凝石和石英石山。东面和浙江交界,但全是花岗岩的大山。唯独西北方向的半坑村拥有丰富且品质很好的灰料石。伏岭人把灰料石山拱手?给了半坑人,还要花钱到半坑去买灰料,挑运里程也还有十几华里。半坑人趾高气扬,伏岭人垂头丧气。半坑人和伏岭人打嘴仗时说:“伏岭的牛,到半坑来背石头。”意思是肩挑背扛的运灰料。伏岭人回敬道:“半坑的贱胚,到伏岭来倒石灰。” 意思是农闲时,半坑的农民利用自己得天独厚的灰料石资源、还有满山的薪柴可以用作燃料之有利条件,烧石灰挑运到伏岭来卖。有时天色很晚了还没卖掉,急着回家,只好寄放在亲戚家或贱卖掉,有时甚至倒掉。
    由于伏岭人错失了仙机,铸成了千古之恨。恨归恨吧,子子孙孙们总得生存下去,没有灰料山就花钱买山吧,总比零星地去买灰料划算和永久。伏岭村的先人们聚全族之力,上门、中门、下门(因家族大,人口众多,全族分为三个门派。)分别在半坑的境内买下了沙湾里、黄莲坑、耿钟形三处永久的灰料石山场。还在半坑通往伏岭村的路上,刚进入伏岭村地域的山脚边建造石灰窑,最大限度的减少灰料石和烧石灰薪柴的运输里程,减轻烧石灰的劳动强度和降低石灰的生产成本。伏岭村的上门在西坑坞建了几处灰灶(即石灰窑),中门、下门则在太雷坟、王边山、灰灶湾等处建了很多座灰灶,其中灰灶湾的灰灶鳞次栉比,故名为灰灶湾。

 

  

石灰窑 
    地处半坑村的这三处灰料石场一直沿用至上世纪七十年代末。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公路通到了胡家,胡家公社办起了用石煤烧石灰并利用煤渣制砖的煤灰厂,烧石灰的成本大大降低,到胡家煤灰厂买石灰比自己烧石灰划算得多;改革开放后,农村劳动力流动成为可能,正劳力都出外打工赚钱,没有人愿意再烧石灰;种植制度的改变,化肥、化学农药的推广使用,农田用石灰越来越少;交通的便利,建筑用石灰的大部分需要被水泥所替代。石灰的重要性逐渐淡化,烧石灰的艰辛慢慢地被人们淡忘。伏岭人肩挑背扛、?后来用木头轮子的独轮车、再后来用橡胶轮子的独轮车运灰料的辛酸劳苦都已成为历史。伏岭人用真金白银买下的灰料石场也逐渐被废弃了。
编者按:《绩溪方言俗语》作者邵名农。作者从2012年初开始记录整理方言俗语,凭自己的记忆和从社会生活中收集以及在一些乡土书籍中获取一部分,共收集整理出:谚语1584条,分成十一类;俚语1597条,分成四类;方言谜语61条;以上合计共3242条。本书还辑入了作者编写的十篇方言俗语故事。作者花费大量心血著作此书,旨在将绩溪的方言俗语用文字的形式留存于世,也渴望更多的热心人参与到挖掘、抢救绩溪方言俗语这一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行动中来。现将《绩溪方言俗语》分章节在“绩溪视窗”网站独家发布,目的是但求行家不吝指正,修正表述的条目和释义一些错误。请将宝贵意见留言发给绩溪视窗。邮箱:zgwjxsc@163.com  QQ:1106892231;手机版直接在下方在线留言、或短信发送。绩溪视窗将您的宝贵意见反馈给本书作者。
特别提醒: 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盗用!

 

版权所有 清凉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电话: 18956362188 13865632153 举报不良信息电话:17756398069
邮箱:zgwjxsc@163.com 地址:绩溪县城适之街老凤祥银楼二楼 皖ICP备15023562号 皖公网安备 3418240200013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