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德元家儿子
绩溪的岭南,尤其是十三都至十五都一带,几百年以来人们一直沿用着,骂自家叛逆心理很强的小孩时都会说:“这只细鬼真是个许德元家儿子(细鬼即小孩)。”妇女们在一起谈论邻里某家不听话的小孩时也会说:“那个人家只细鬼完全是个许德元家儿子。”许德元是何人?“许德元家儿子”又是如何被这么广范围,长时间地用来比喻有叛逆心理的小孩子呢?
许德元,磡头村人。他上懂天文,下懂地理,精通风水学。荆州有个“何家自害自”的历史传说,可以从中了解许德元其人。相传,在荆州上胡家胡氏未建村之前,何氏就在此繁衍了很多代,形成了一个很大的村子,这个村子的兴旺,与磡头村的风水先生许德元不无关系。许德元长年被何家供养着,就是专给何家看风水,荆州境内最好的风水基地,如下村壋的茂林、石桥头的虎形、梅树下的狮形、上胡家里杨村的蛇形、东山脚下、银子坦、后山庵的磐龙形等地,都被何家筑坟建墓,不少墓葬还是何家听从许德元的指点,从别处移葬到这些地方的。这些坟墓的朝向也与众不同,都是“逆源朝,捡富地”,意为何家聚财敛富,终使得合族生财,族长成为荆州首富,人称“何百万”。家族的兴旺,逐步滋长了何氏的高傲和狂妄。有一年的大年三十晚上,何百万通知许德元说,我家“接天地”(当地吃年夜饭前要先祭拜天地神灵)要避生人,你到外面去避一下吧!许德元在此住了二十多年,也经历过“接天地”,没有让他迴避过啊!此事有点蹊跷,但碍于情面,许德元还是走出了何家庄,来到了一个叫“庄前”的地方。此时,上胡家的明经胡氏刚迁来此地,在大片水竹林的边上盖了几间茅棚。胡氏见有一人在房前走动,便主动问他为何三十夜还在此地俳徊,许德元如实相告。胡氏说:“那不是避生人,现在何家有钱有势了,可能不想再要你了,我刚从何百万家门口经过,见他家已接过天地,在吃年夜饭了。”何家接过天地肯定会来请他回去吃年夜饭的,许德元不信,走回何家门口往里一看,何家果真已热热闹闹的吃着年夜饭。一种被遗弃的痛楚和被羞辱的怒气涌上心头。三十夜了,回磡头家中,山高路远,显然不可能,只好仍来到胡家。胡氏见他垂头丧气,便安慰说:“既然何家已经吃年饭了,你再回去也没面子,如不嫌弃,就在我家吃吧!”许德元只好答应。胡家初迁来此地,生活也很拮据,年夜饭虽已烧好,为了招待许先生,又宰了一只鸡。这是一顿稍迟一点、也不是很丰盛的年夜饭,但有主人的诚心。许德元在主人的劝慰下,喝了几杯酒,吃过饭,心情平复了许多。饭后,宾主谈心,胡氏说:“我家新来乍到,周围全是水竹,不知哪个地方可以建房屋,还请先生指点。”看风水是他的老本行,随口便说:“很简单,你明天早上起床,看哪个地方的乌鸦多,那儿就是上好的屋基。”第二天一早看到后来建胡氏宗祠的地方和自己的茅棚门口乌鸦最多,胡氏就赶紧把看到的情况告诉了许德元。许德元问胡氏想本家族发得快还是发得慢。作为始迁祖的胡氏说当然是想要快些。许德元紧接着说:“你们所在的地形是个排形(即形状象竹排或木排),河道直下,灵气被冲走了,很难发得快。要想发得快,唯一的办法是把河道改向东山脚,堂气就大了。原有河道的土地可以利用,发展的余地也就大了。”改河,对于只有一户人家的胡氏来说,简直是天方夜谭。许德元见胡氏为难,忙说:“你放心,何家人多、钱多,我叫他们改。你?还可以向何家提出,原河道的土地须归你家所有。”胡氏听后不敢相信,何家少欺负我们后来的住户就很不错了,肯为我家改河道?权当许先生说笑吧!
当年,何家人多势力大,又很富有,在荆州盆地内是一个霸道的家族,美中不足的是没有出过贵人,何百万多次要许德元想办法,他都没有指教。这次正好利用此事惩诫一下这个过河拆桥、卸磨杀驴的何家,也好报答一下胡氏。次年二月初,许德元回家探亲半月后,又来到了何家。何百万不想再奉养许德元,便假意关怀地说:“先生应该多在家陪陪家人,不用这么急着到我家来。”许德元说:“东家待我不薄,近日悟出一个能让何家出贵人的方法,不得不赶过来。”何百万一听能出贵人,顿时来了精神。许对何百万说:“何家庄堂气太大,钱是多了,但出不了贵人。”何急问补救之法,许把改河之法顺势托出,并把自己早已编好的验证诗用荆州方言念了出来:“水拍东山岱,举人塞溪濑;水打东山脚,状元满街摸。”何百万向来对许德元的风水经是坚信不疑的,这次听说改河能出举人、状元,更是迫不急待。说动就动,迅速集中何氏家族所有人力物力,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把河道改通了。新河道的水直冲东山脚下的何家坟,把灵气给冲走了。从此,何家也就日渐衰落。胡家按许德元所教,向何家要来原河道的土地。没花一分钱,没费一分力,既改善了风水又有了发展的空间。家族日益兴旺发达起来,经几百年的发展,成为拥有1500多人的荆州第一大村。许德元也成为历史上皖浙两省交界的广大地区屈指可数的风水大师。
许德元这么一个能叫一个家族兴它就兴,叫一个家族败它就败的风水大师却保不好自己的家族。他娶了两房太太,就只接二连三地生女孩,不生儿子。过了不惑之年方喜得一子,全家人如获至宝,捧在手上怕掉了,含在嘴里怕化了。由于过份溺爱,什么事都由着他,使这个儿子养成了唯我独尊、叛逆心强、以戏弄大人为乐的性格。“叫他上山偏要下田,叫他买油偏要买盐。”许德元也拿他没有办法,随他去吧,只要把许家的香火延续下去就行。许德元把家族振兴的希望寄托在第三代、第四代身上,把兴家旺业的根本措施放在自己墓地的风水上。他倾其所学,竭尽所能,跑遍了左近的山山水水,终于为自己选中了一处十分满意的墓地。他耽心儿子老跟自己唱反调,反其道而行,在墓室建造时就暗含玄机,棺材入椁棺材头偏左、偏右都行,后代都能大发。就是不能太正,太正了只能小发。许德元未能等到儿子娶妻生子就离开了人世。临终前,他把儿子叫到床前,嘱咐儿子将他的棺材入椁后必须要摆正,料定儿子绝不会听他的话,不管棺材头偏哪一边都可以大发。真是四脚好估,两脚难估。许德元的儿子在父亲死后还真良心复现,他想这么多年以来,老是跟父亲唱反调,从来也没有听过父亲一句话,这最后一定要听父亲的话,这也是关系自己家族兴?与否的大事。出殡那天,当棺材入椁后,许的儿子生怕帮衬的人没有将棺材摆正,还亲自用尺子量了又量,确保棺材摆得端端正正。一代风水大师,最终没算准自己儿子的心思和行为,再好的风水宝地,就因为棺材朝向差那么一点点,许德元这一脉终究没有能大发。
编者按:《绩溪方言俗语》作者邵名农。作者从2012年初开始记录整理方言俗语,凭自己的记忆和从社会生活中收集以及在一些乡土书籍中获取一部分,共收集整理出:谚语1584条,分成十一类;俚语1597条,分成四类;方言谜语61条;以上合计共3242条。本书还辑入了作者编写的十篇方言俗语故事。作者花费大量心血著作此书,旨在将绩溪的方言俗语用文字的形式留存于世,也渴望更多的热心人参与到挖掘、抢救绩溪方言俗语这一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行动中来。现将《绩溪方言俗语》分章节在“绩溪视窗”网站独家发布,目的是但求行家不吝指正,修正表述的条目和释义一些错误。请将宝贵意见留言发给绩溪视窗。邮箱:zgwjxsc@163.com QQ:1106892231;手机版直接在下方在线留言、或短信发送。绩溪视窗将您的宝贵意见反馈给本书作者。
特别提醒: 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盗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