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一九杀猛虎
明朝万历年间,胡宗宪本房的一位侄孙一九,自小长得虎头虎脑,并且天生一股蛮力,十五六岁时就能挑几百斤重的担子。
同伴们编了个顺口溜夸他:
别讲只一九,力大却无比;
饭吃一斗米,挑担不用杵;
三担一千斤,五里不歇肩;
不吃一口饭,不喝一口水。
待人蛮礼貌,从不耍脾气;
敬老又爱幼,帮人最欢喜;
谁若惹火他,点你一手指;
不伤也不死,三天再爬起。
一九常常听村中老人讲述大伯公胡宗宪的故事,非常自豪和敬慕,立志长大要效法大伯公干一番事业。一心想学武,却苦于没有师傅教,只是和一班少年朋友,学着武打戏里的动作,有上式无下招地比画着练。
一九家田地不多,一年下来,纳过粮后,仅够一家人掺上杂粮野菜糊口。而一九随着年龄长大,饭量也就越来越大。父亲就想到山里去开荒种苞萝,而龙须山是胡氏宗族公有的风水山,族规上明载着不准开荒破土。父亲就带着一九到十里外的石金山,租了一片山坡,冬种萝卜,夏种苞萝,维持一家人生活。
一个冬天的下午,一九把一担五六百斤萝卜挑回家。母亲为他做了一顿好吃的,并要他住一宿再回山。一九说山里冬天野兽饿,他不放心父亲一个人待在山里。再说父亲跟他一样,很久没吃过一餐像样的饭了,他要把这好吃的拓馃带去和父亲一道分享。母亲同样十分挂念丈夫,见儿子如此大孝心,心里乐融融的,自然不留他了。
一九迈开大步,三步并作二步,赶回山里。山棚的门敞开着,父亲不在山棚里。一九站在棚门口,向四周萝卜山地看去,并不见父亲,大声叫了十几声不应。一九心慌,急忙拎了一把斫柴刀,往四周树丛里去寻。走不到三十步,只见东山边的萝卜菜一片狼藉,地边的树丛被压倒了一大片,一根被拆断的小树上,挂着一只麻绳草鞋,正是父亲的。一九见了,心里越发急了,顺着一笼被踩乱的柴草寻将去。寻到一处大洞口,只见一只吊睛白额斑斓大虎正领着两只小虎撕开父亲的衣服,就要大嚼了。
一九见了,顿时怒从心里出,恶从胆边生,大吼一声:“死畜牲,还我父来!”举起斫柴刀,对准老虎的脑门砍去。不料那老虎却也很机灵,不等一九的刀砍到,一个急转身,将那铁棒也似虎尾横扫了过来,一九赶紧往左斜里一闪,右手被虎尾扫了一下,还好没有垂直扫上,只是顺着手臂擦了一下,不然手臂肯定会被击断,可也很是重重的一击了,一九不觉手一松,斫柴刀跌落在地。一九顾不上捡拾斫柴刀,就近对准虎腰挥拳奋力击去,击个正着。一九这一拳,不说有千钧之力,也有一二百斤的冲力,再凶猛的老虎也架不住这一击,伤了腰。俗话说:熊背虎腰。虎腰一伤,虎威顿失。
连亲生的两只子女也顾不上,就落荒而逃了。两只小虎对于母虎与人争斗并不在意,似乎是与它们无关,还在撕扯着一九父亲尸体上的衣服。一九捡起了斫柴刀,右手挥刀将一只小虎砍成二段,左手抓住另一只小虎的后腿,向岩石上掼去,两只小虎都来不及叫一声,就死了。
天光已黑,一九生怕那母虎复重回来,或者再带一只大虎来,孤单一人斗不了二虎不说,说不定连父亲的尸体也保不住。于是,脱下自己身上衣服,给父亲穿了。抱着父亲的尸体下山送回家里。一家人哭得个昏天黑地,在邻里乡亲的帮助下,料理了后事,不必细说。
办完丧事后,一九要去寻虎斗,以报杀父之仇。又怕母亲阻止。瞒着家人,暗地里,请铁匠打了十副大兽夹和两把长尖刀。跟母说,不再种山了,他去将山上的萝卜全拔了来家。母亲要去村里请一批青年陪他一道进山。一九说:才十来担萝卜,请人去,付工钱都不够。如果真碰上了老虎,他一个人能打则打,不能打,躲避也快。人多了反而坏事,受过伤的老虎,更凶悍,村里的年青伙伴都没见过活老虎,见了,免不了会心慌。万一有个闪失,怎么能对得起乡亲们。
母亲觉得一九的话有理。也就不反对了。并将那只大红袍公鸡捉了交给一九。让一九提到父亲遇险的地方,祭一祭山神土地,谢谢他们保得一九将他父亲全尸抢了回来。又向一九千叮咛,万嘱咐:祭过神,拔了萝卜就回家来,免得为娘的心里悬挂。娘可再也经不住事了。一九满口答应,要母亲放心,他不会有事的。
一九告别母亲,到铁匠铺取了器械,又到猪肉店讨了一小桶新鲜猪血,便奔向山里。他清楚,母虎在哺育期间,无比凶狠,连公虎在附近停留都不允许。那天,它只是没想到人敢与它拼命,不经意,闪伤了下腰,狗皮虎骨,养了几天,也就痊愈了。而失子之痛更会激起它的残忍。今天,自己只能智取。
一九一路谋划着,到了山里,先在几个老虎常出没的地方,将铁夹安装好,在铁夹四周的树丛上浇些猪血,再在中心地带的一棵大松树下挖了个陷阱。然后提着公鸡,爬上松树,选了个大丫杈,坐稳当了,不时地将公鸡弄得“咯咯咯……”在声尖叫,静候老虎闻声嗅腥寻来。
冬天的日光短,没两袋烟工夫,日堕西山。只见发起一阵风来。一九早从老人说的故事中知道,但凡世上云生从龙,风生从虎。就使公鸡扑棱棱地叫得更欢,好吸引老虎过来。果然不出所料,那一阵风过处,只听得松树林背后扑地一声响,跳出那只吊睛白额母虎来。
一九见了,手一松,放了公鸡,公鸡向地面飞去,落在了地,却让绳子吊住了,打着扑棱挣扎。显然那只母虎养伤这几天,没能捕到任何猎物,已经又饥又渴,把两只前爪在地上一按,两后腿脚踏地一弹,向公鸡一扑,眼看是稳得稳扑着了,却让一九迅速一提,将公鸡提上了半空,那母虎把腰胯一掀,蹬起后腿,往上跃起,张开血盆大嘴,来咬半空中的公鸡,那公鸡又让一九提到了老虎身后。
老虎见又没逮着,吼了一声,却似半天里起了个霹雳,震得山坡也在动,把那铁棒也似虎尾,倒竖起来,向公鸡扫了过来。一九稍一提绳子,老虎又扫了个空。虎威三着消。老虎逮物,一扑二掀三扫,三着逮不着猎物,气性先自没了一半。蹲在地下,虎视眈眈望着半空上的公鸡,直喘气。
一九见已到了把老虎引进陷阱时机,这时的老虎跌落陷阱,就很难挣扎得出来,绝不能让它回过气来。于是,一九将公鸡提到了陷阱上空。那老虎以为鸡要飞走了,急忙转身扑上来。自然又扑空了,而当它前爪落地时,只见得它一头栽进了陷阱。窄窄的陷阱,卡住了大半个虎身,虎尾巴和两只后腿则被卡直在阱外,着不了地,使不上劲,一时三刻是挣扎不出来了。时不宜迟,一九下了树,用尖刀捅进了老虎屁股,一旋,学着当年大伯公胡宗宪的黑狗抽老虎大恭的办法(见《忠实黑狗救主人》一文),拉出了大肠,老虎却也利害,那虎尾仍在一个劲地横扫着。一九早已离它三尺远抽拉着虎肠。一刻儿工夫,那虎尾和两腿垂了下来。一九上前去,抓住两只虎腿,屏足劲用力一提,将老虎提出了陷阱。老虎还没完全死去,仍在喘气,两只圆瞪大眼,尽管浸满了血,那瞳仁仍然习习发出凶狠的冷光,真所谓虎死不倒威。
天已降下了黑幕,一九生怕这虎腥气再招惹来一只虎,或是豹子,就难对付了。割断虎肠,用布袋装了,扛上死虎,提着布袋,迈开大步回家。
才走到半路上,远远的一批人,举着灯笼火把迎面而来。走近了,见全是本村的一批年青伙伴,有二三十人,那铁匠师傅胡爽和杀猪匠也都带着各自的徒弟一道来了。原来是一九上山杀虎的计划,瞒了母亲,却没有瞒胡爽。胡爽虽然已五十多岁了,比一九的父亲还大。他见一九小小年纪,有勇有谋,很喜欢他。平时,两人经常比画枪棒练拳脚,是一对忘年交朋友。他听一九讲的谋划后,开始也替他保守秘密。可是,到了下午三点多钟,见一九还没有回来,就着急起来。怕吓着了一九的母亲,没有声张,独自约了这一批年轻人来接应一九。
大伙儿见一九真寻着老虎杀了,又佩服又惊奇。抬老虎的抬老虎,提布袋的提布袋,抬一九的抬一九,一路吆喝着,穿村过户,引动了沿途大小村庄的年轻人都跟在后面。回到大坑口,竟成了一百多人的队伍。
第二天,族长让一九将老虎摆在祠堂坦示众,四乡八方的人都来参观,听一九救父杀虎的经过。县令胡民仰亲自赠送来一块大匾额,上书:“孝勇”两字。
后来,明王朝愈来愈腐败,各地义军蜂拥而起。官府调一九去带兵围剿义军。一九心里不愿意,拒绝吧,又怕连累家人。就假意应征,一上战场,便趁乱偷跑回乡,遁入石金山顶上的石金寺,削发为僧,矢志苦修,终成一代高僧。他虽有法号:一空,但是人们都仍称他为一九和尚。一九和尚又演绎出了感人故事,此是得另外开篇来说了。(曾载《中国龙川》,黄山书社 2009 年 10 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