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绩溪视窗 > 文章详情
拔罐红了,中医赢了吗? 作者: 文章来源:人民日报 点击数: 9257 更新时间:2016/8/24 22:03:59
●中医无国界,技术有归属。中医药走向世界,必须争取国际话语权,筑牢“防火墙”,烙上“中国印”,让中医药这座宝库永远姓“中” 在里约奥运会上,美国著名游泳运动员菲尔普斯身上的“中国印”引人注目。他这样解释拔罐的妙处:“比赛之前我觉得身上有点酸痛就拔了一次,我身上还从来没出过这么黑的印,印子就出现在疼得最厉害的地方。” 除了菲尔普斯,体育界喜欢拔罐的“粉丝”不在少数。例如,美国体操运动员纳杜、游泳运动员库格林,白俄罗斯游泳运动员桑科维奇,都是拔罐爱好者。许多参加里约奥运会的运动员露出拔罐后的印记,或淡或浓的暗红色,在背部、在手臂、在额头,格外引人注目。 拔罐走红,并非偶然。以菲尔普斯为例,他共获得奥运金牌23枚,本可享受全球最先进的医疗技术,偏偏拔火罐让他欲罢不能,原因在于其无可替代的疗效。除了拔火罐之外,针灸、推拿等中医疗法已经成为全球体育界运动康复的重要手段。尽管东西方文化有差距,但中医神奇的疗效有目共睹。据最新统计,中医药已传播到183个国家和地区。 中国民间有句俗话:“刮痧拔罐,病去一半”。然而,对于中国人司空见惯的中医传统疗法,国外接受起来还有点困难。中医拔罐走红之后,网上却传来不同的声音。有人说,拔罐疗法既非中医独创,也非中医首创,拔罐与岐黄之术扯不上半毛钱关系。人人皆知的中医绝技,竟然被无端“去中国化”,实在令人哭笑不得。从这个意义上讲,虽然拔罐走红里约奥运会,但中医药还很难说赢了一局。 众所周知,中医针灸早就被誉为“中国名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其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样牢牢盖上“中国印”的绝技,居然也遭遇有实无名的尴尬。近年来,美国出现了一种被称为“干针”的简易针刺疗法,实际上就是针灸的“变种”。“干针”与中医针灸之争,反映了西方针灸发展出现“去中医化”的倾向,即“废医存针”。 屠呦呦获得诺奖之后曾说:“青蒿素是传统中医药送给世界人民的礼物。”确实,中医药是我国独有的原创知识体系,蕴藏着巨大的经济利益和社会价值。但长期以来,由于传统中医药缺乏有效的开发和保护手段,被各国当成了“免费午餐”,遭到疯狂攫取和无偿开发。 近年来,我国中药秘方大量流失,商标在海外屡遭抢注,包括一些老字号如“王老吉”“保济丸”等。据统计,我国已有900多种中药被国外企业抢先申请专利。日本生产的“救心丸”是在我国“六神丸”基础上开发的,年销售额上亿美元。国际拔罐疗法协会代理负责人杰茜卡·麦克莱恩说,里约奥运会开幕后短短几天,拔罐设备的购买量增加20%,想获得拔罐资格证的理疗师人数增加50%。中医药如今成了发达国家的“摇钱树”,“老祖宗的宝贝”沦为人家碗里的“肥肉”,难道不该警醒吗? 中医无国界,技术有归属。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也是国家的财富。中医药扬帆启航走出国门,不能丢掉国际话语权,必须制定相应的国际标准,用法律手段保护好知识产权,筑牢“防火墙”,烙上“中国印”,让中医药这座宝库永远姓“中”。 |